【点睛】寺溪冲村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潭府乡,上万亩挺拔的楠竹静静地伫立在山头上。微风拂过,竹叶婆娑,竹林如海一般起伏。而在当地人看来,竹子不但好看,并且“浑身是宝”。正是靠着这些竹子,寺溪冲村的百姓走向了全新的生活。
“在这里住得很舒服,干活很自由,老板人也很好。”今年五十岁的李锦清是当地四杰竹业工厂的一名员工,他通过每天八小时的轻体力劳动,可以获得一千元的月薪。除此之外,公司还承包了他的用餐和“三险”。属于残疾人和贫困户的李锦清,现在已经顺利脱贫。
李锦清所在的新邵县四杰竹业,是由潭府乡创业者石红卫一手创办的。石红卫于1984年初中毕业,靠着发展农副业和开经销店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成为潭府乡第一批“万元户”。2014年,石红卫在浙江经商的时候发现了楠竹的巨大商机,于同年回乡创业,带领150名群众成立了合作社,流转承包了鸭婆岭在内的6个行政村1.2万亩林地。到2018年,合作社已经收购了2130户农户20000吨的楠竹,并使其增收800万元,户均增收3756元。其中,576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300多元;公司用工168人,新增工资收入308万元。目前,四杰竹业是全国竹筷加工50强生产企业、湖南省竹筷加工10强生产企业、邵阳市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新邵县就业扶贫车间。
作为寺溪冲村联点帮扶的新邵县纪委监委工作队也对竹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新邵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邹功树同志专门听取驻村帮扶工作队汇报30余次;并亲自下村实地走访、督察51次;组织召开委机关干部会议亲自部署扶贫工作20余次;开展扶贫夜校培训15次;就十组扶贫公路和四杰竹业召集多部门参与的协调会6次。在新邵县纪委监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重视下,四杰竹业稳步发展,不断为当地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四杰竹业”解决本地就业问题,是寺溪冲村扶贫工作队坚持“精准帮扶,高质量落实扶贫政策”的鲜活体现,也是在产业扶贫方面取得的成果之一。2017至2019年,寺溪冲村全村共有58户参与潭府乡玉辉农林有限公司重点产业帮扶项目,每人每年分红200元;共有16户加入了寺溪冲村金子峰种养合作社、参与杨梅种植特色产业帮扶,每人每年获得分红400元;3户自主开展养殖、种植,每人每年获得自主产业帮扶资金400元。2020年,59户参与玉辉农林有限公司重点产业帮扶,7户参与白水洞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公司重点产业帮扶,11户自主开展养殖、种植产业。
此外,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科学实施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自主产业帮扶相结合。充分利用十组功德庵地理及土地资源优势,发展迷迭香种植产业。2017年,在石板村投资46万元,集中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2019年5月,村委会带领部分村民到娄底市双峰县进行了实地考察,成立了新邵县寺溪冲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种植迷迭香、百合等中药材20余亩。2018年以来,扶贫工作队共为村里协调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320余万元。
与此同时,扶贫工作还在危房改造方面、教育扶贫方面、健康扶贫方面、综合保障性扶贫方面、生态保护扶贫方面、金融扶贫方面全面开花,完善了基础设施,推行了一系列的高标准公德教育,树立文明新风。
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牵头、统筹、协调、监督、管理、指导”的十二字工作方针,用心、用情、用脑、用力,在调处矛盾纠纷中运用“三调联动”机制,在解决难题上勤于钻研,在项目建设中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他们(工作队员)住在村子里,把自己当作村子里的人,把我们贫困户当作家人一样。”通过日常相处,寺溪冲村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政府的关怀、扶贫工作队的真情实意。新邵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石奇民在贫困户黄新城家中和他一起做饭菜,共聊家常;县纪委常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肖定达帮助贫困户陈社政挑水,仔细了解、帮助陈社政的生活;县纪委常委张君英在贫困户家中辅导其孙子完成家庭作业,并在学业上为其答疑解惑;案件审理室主任陈玉林为贫困户刘备战清除屋门口的杂草,改善居住环境;案审室罗君君帮助贫困户石伦要回了拖欠四年之久的小工工资款2450元;四室王海涛帮助贫困户挑红薯,并3次往返保险公司和医院,帮助贫困户罗又祥报销扶贫特惠保4751元等等。
竹叶轻轻摇曳,楠竹翠绿依旧。在上级部门的殷切关怀与指导下,在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与群众的共同奋斗中,通过强化帮扶力度,拓宽帮扶途径,增强帮扶实效,巩固帮扶成果,寺溪冲村已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在新发展之路上快马扬鞭。(曾诗珈 何灿 安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