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首播。记者注意到,该节目由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制作。这也是近期这一新机构再次公开亮相。三天前,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的文章,署名为“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
国务院扶贫办是否更名国家乡村振兴局?18日,国务院扶贫办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属实,但尚未挂牌,预计在本月底左右(挂牌)。”
“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说明两点,第一,预示着我们未来的‘三农’工作是以乡村振兴为重点,脱贫攻坚结束了。第二,原来的脱贫攻坚的机构、组织力量也顺带着转向乡村振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乡村振兴局前几年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天两次亮相媒体
从文字稿件到专题片,三天内,国家乡村振兴局两次亮相媒体。
2月16日发表在《求是》杂志的标题为《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的文章,是“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首次在该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文章从十一个方面总结了通过精准扶贫“攻克千年难题”的中国经验,从八个方面概述了“彪炳人类减贫史册”的中国贡献。有媒体评论指出,选择在媒体上发表7000余字署名文章的形式公开亮相,在过往新机构成立过程中,实属罕见。
随后,2月18日晚,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首播。片中,苏国霞以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司长的身份出镜。公开资料显示,苏国霞1991年初进入扶贫系统工作,长期从事扶贫政策研究,参与扶贫开发重大决策制定和重要文件起草工作,曾任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连续亮相背后透露出一个信息——国家乡村振兴局已成立,“这说明两点,第一,预示着未来的‘三农’工作是以乡村振兴为重点,脱贫攻坚结束了。第二,原来的脱贫攻坚的机构、组织力量也顺带着转向乡村振兴。”郑风田说。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据新华社报道,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国家乡村振兴局有望月底挂牌
颇让外界关注的是,国务院扶贫办与国家乡村振兴局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国务院扶贫办是否更名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对此,国务院扶贫办工作人员回应记者表示,“(更名)属实,但尚未挂牌,预计在本月底左右(挂牌)。”
与“新部门”频频亮相对应,国务院扶贫办也迎来了变化。在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首集中,刘永富出镜接受采访,他的身份变为“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不过,记者18日晚间查询国务院扶贫办官网,刘永富仍在“党组书记、主任”一栏。
公开资料显示,刘永富,1957年4月生,湖北随州人,197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先后在空军工程兵第一总队、空军后勤部政治部、劳动人事部、国务院办公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甘肃省、国务院扶贫办工作。1998年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主任,2002年3月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2007年12月任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2011年3月任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2013年11月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既然乡村振兴如此重要,有了‘国家乡村振兴局’后,做好乡村振兴就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郑风田强调,但他指出,乡村振兴参与的部门比扶贫可能还多,“究竟怎么分工?相信会有更具体、更细致的文件。”
专家:期待未来五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将承担哪些职责?郑风田认为,在五年过渡期,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对已脱贫的地方进行监测、在西部等一些地区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或将是“新部门”工作重点,“重点帮扶县,我想应该是在一些自然资源条件比较差,自己搞乡村振兴比较困难(的地方)。”
而从长远看,国家乡村振兴局则致力于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脱贫攻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则将着重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郑风田说。
在郑风田看来,“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是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痛点”,“尤其是‘人’,乡村振兴最缺的就是人才。”(滕晗 代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