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者科”旅游扶贫实践入选《中国减贫密码》

发布时间:2021-03-01 14:41: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伍策 一丁  |  责任编辑:古剑
大字体
小字体

2月25日,来自阿者科驻村干部王然玄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并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月28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推动实施的“阿者科计划”被选为《中国减贫密码》纪录片中的旅游扶贫案例……众多事件的发生,都与一个叫“阿者科计划”的项目有关。




阿者科是一个村,它的故事有典型中国贫困乡村的样子

阿者科是一个村,不是外国地名,而“阿者科计划”是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率队实施的一个旅游减贫公益计划。

阿者科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在世界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内。一直以来,阿者科村因其保存完好的四素同构生态系统(树林、村庄、梯田、水系)、独特的哈尼传统民居聚落空间景观和悠久的哈尼传统文化底蕴,成为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及红河哈尼梯田申遗的五个重点村寨之一。

据了解,阿者科村共有65户479人。相对封闭的交通区位、传统低效的稻作农业方式、低层次的文化教育水平、保护与发展间的矛盾制约着村庄经济发展,人均年收入仅为2785元。



如同中国很多农村一样,阿者科村人口空心化现象严重。村子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人口选择外出务工,甚至他们并不关心自己的村子是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他们正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告别。

而空心化遗留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村里的老人和小孩普遍缺少关怀,比如当地缺少学龄前教育,村里的儿童大多8岁前没进过学校。如何减缓城镇化导致的乡村人口空心化危机,并妥善解决文化保护、乡村儿童教育、留守老人照顾等一系列社会文化问题,成为阿者科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事实上,阿者科村并不是没有想过发展旅游。阿者科所在的元阳县,将世界文化遗产区的部分土地授权给一家国有企业开发旅游。阿者科村由于地处该景区开发范围之外,不能享受该景区的发展带来的溢出红利。

更现实的问题是,阿者科村的可居住面积本来就较少,加上遗产区对传统民居保护规则的限定十分严格,难以大规模开建旅游食宿接待设施。

当地村民对于开发旅游也持复杂的态度。早前,确实有一些游客通过口口相传,来到这个古朴优美的村落。但是乱丢的垃圾、喧闹嘈杂声等,日益干扰到村民的正常生活,特别是村民并没有因游客而获得经济收益,村民对游客的态度也由起初的热情到冷漠,甚至厌恶。



“阿者科计划”出台

2018年1月,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为阿者科村单独编制了“阿者科计划”。该分3个阶段,预计分3年完成,现已进入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期实验设计与落地调适阶段,驻村团队带领村民重点完成旅游公司业务框架搭建,建立完善保护与发展规则体系;

第二阶段为实验成效考核与反馈阶段,重点完成综合减贫成效评估并调整后续智力帮扶方向;

第三阶段为实验成效巩固阶段,重点完成旅游公司的移交工作,完全交由村民独自运营管理,驻村团队提供保驾护航的改进建议。

“阿者科计划”是一个公益性援助计划。它将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坚持“一个模式、两方参与、三个目标和四条底线”。

一个模式: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公司组织村民整治村庄,经营旅游接待,公司收入归全村所有。

两方参与: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派出技术人员(研究生为主),协同县政府指派的青年干部,共同驻村,领导村民成立阿者科旅游公司。两方不涉及任何利益分成,计划前期启动资金由当地政府筹集,不要求村集体公司以后偿还;驻村研究生经费补贴由保继刚教授团队负责。

三个目标:在本地驻村干部与外部技术援助人员的带动下,引导全村集体积极参与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和脱贫攻坚三项事业,提高村民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意识,最终实现村民自主发展。

四条底线:传统民居不租不售不破坏;不引进任何外来社会资本,孵育本地村民自主创业就业;不放任本村农户无序经营,严控商业化,力保村落原真性;旅游开发以传统村落保护为首要前提,不破坏传统。



“这个计划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唯独不一样的是,当地希望我们再支持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保继刚如是说道。

阿者科实验的具体实践

保继刚团队的阿者科实验,一开始就亮出了“三板斧”——成立公司、开发产品、开展营销。

2018年年初,项目团队推动当地成立了阿者科村集体旅游公司。公司由政府出资30%及部分启动资金,村民以房屋、梯田等旅游吸引物、资源入股70%。公司组织村民整治村庄,经营旅游接待,村民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管。旅游经营所得收入三成归村集体旅游公司,留存作后续发展,七成归村民。归村民的分红再分四部分执行,即传统民居保护分红40%、梯田保护分红30%、居住分红20%、户籍分红10%。



确定了市场化的公司主体,下面就要面对如何开发旅游产品的问题。为了不破坏村内传统人文与自然环境,阿者科旅游开发选择替代性旅游发展方式:为避免过度商业化冲击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阿者科不对外出租房屋,不搞民宿和大众餐饮,而是做小团定制产品、深度体验产品,开发高品质线路。

团队选择以文化体验作为产品设计的核心,将村内哈尼族传统生产生活活动,例如纺织染布、插秧除草、捉鱼赶沟等,设计为若干主题系列旅游活动,推出自然野趣、传统工艺、哈尼文化等主题性体验活动。体验旅游项目受益范围覆盖全村,各家根据自身条件参与旅游接待,即使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也可以通过演示传统工艺获得旅游收入。

产品精心设计出来后,接着就是营销推广。驻村博士、硕士生常年生活在阿者科村,他们一年四季用小型无人机拍摄阿者科村落优美的人文与自然美景小视频,并定期更新在抖音、火山、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平台上。这些附带地理定位的小视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阿者科村观光打卡,尤其是在抖音平台上,其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点赞超过46万次。阿者科一下由“深山无人识”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



实际上,经过全村努力,阿者科村第一年创收60万元,相当于全村梯田年总产出,村民直接分红30万元,直接带动全村23户建档立卡户精准脱贫。

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已有近十户农民放弃外出打工,选择留在村内就业创业。村民罗美花原本跟随丈夫在云南省个旧市打工,听说家乡要发展旅游了,很高兴地回村里上班,因为同时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

记者调研发现,通过旅游设计,村里传统文化与工艺焕发新生,不仅设施得以修复,技艺也得以传承。比如,村民马阿嫂为了获得织布师这份工作,努力向村内老人学习这一技艺;哈尼古歌传承人马爷爷也十分高兴游客对哈尼文化感兴趣,他认为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村民卢阿嫂刚做讲解时,特别容易紧张,经常对着讲稿用生硬的普通话念。在团队一对一的示范、培训下,如今她已经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所知所感,与游客放松自信地进行互动。卢阿嫂的转变,离不开保继刚团队在明面上的“三板斧”见效后又做起的内功文章。

他们尝试建立一套乡村长效治理机制,带领村民参与旅游业务的经营和管理,获得视野和能力的提升,也试图加强对游客在环卫、主客互动等行为方面的引导,积极倡导“负责任”的旅游方式,减少旅游负面影响,建立和谐的主客关系。

除旅游业务能力之外,阿者科实践项目团队也比较重视文化工作。驻村团队目前已初步完成阿者科村村史馆的筹建工作,并在不断招募义工,组织成立阿者科乡村学社,定期组织辅导村内青少年儿童在村史馆开展读书、绘画、电影分享沙龙等活动。



“阿者科计划”成绩斐然

据了解,自“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成绩斐然,让人刮目相看。

从直接利益来说,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收入,直接带动全村23户建档立卡户精准脱贫;通过设立环卫工人与门前三包制度,完成公厕改建、水渠疏通及房屋室内宜居化改造等工作,全村脏乱差的卫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通过旅游分红细则与遗产保护的绑定,村民遗产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开始自觉保护哈尼族传统文化及传统农耕文明;通过一事一议及财务公示制度实现了村内旅游经营的公开透明,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监督、决策与管理权利;驻村团队为村内引入先进发展理念,旅游为村民打开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全村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哈尼族传统村寨发展为一个开放包容的精品旅游村寨,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和谐共处、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有序交织,冲击了封闭式的小农经济社会,推动了更深层次的社会进步。

与此同时,阿者科村入选国家农业农村部“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1月29日阿者科村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力证被人民日报记者调查版推介。

阿者科计划作为中国旅游减贫案例,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全球百强旅游减贫案例”,并作为2020年唯一案例出席国际会议,向24国代表展示成果;被选入央视纪录片《告别贫困》;作为旅游扶贫案例被选入纪录片《中国减贫密码》。

“这些成绩的取得,有政策优势,有外部‘智慧’植入,但更重要的是村民内生动力的激发。”保继刚如是说道。



阿者科,交给时间去检验

在保继刚的理解中,旅游减贫要对大资本、大项目保持警惕,一定要让村民有获得感,这种获得感既是经济效益的,也是人的素养的整体提高。不要搞大拆大建,要真正回归共享共治共管。这个过程要多借东风、多用巧劲,与其“旅游+”,不如“+旅游”。

事实上,阿者科实验是一场以产业为依托的乡村综合实验,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特别是移交村民自治后,在“道”上如何保证成功可以复制、模式可以持续、理念可以创新,在“术”上如何加快村民管理团队培育、继续丰富村内旅游产品和业态、深入开拓营销推广渠道,都需要持续观察。疫情的影响也不容小视,保继刚团队如何收尾、是否会延期退出等,都值得关注。

但有几点,是可以称之为中国旅游扶贫“经典经验”的:

社会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阿者科计划中保继刚教授运用20年的研究成果指导旅游减贫实践工作,以规避诸多发展陷阱,做到科学指导。例如《阿者科计划》中将旅游吸引物权的学术概念落地,在整体方案设计上提出一直被忽略的旅游吸引物用益权,将用益权归还于村民。全体村民成为旅游发展的利益主体后,更加主动保护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文化景观资源,从而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协同并进。

发展乡村旅游不一定要引入外部资本。阿者科村落小,人均居住面积小,村寨的污水处理池也无法承接大规模餐饮产品。经过综合测算和评估,阿者科的承载能力决定了不能发展大众旅游,也就无需引入资本大搞建设。如果引进外部资本,外来经营者很有可能挤占本地居民的旅游参与机会。因此,阿者科计划规定不允许外来资本进入阿者科,转而采取技术援助的方式,孵育本地村民参与旅游发展,以少量的启动资金,选择轻投资高回报的发展方式。

培训村民参与旅游。计划的要旨除了社区增权,还有社区赋能。驻村团队常年居住在村,从决策到执行的手把手培训,增强村民参与旅游的能力,从而实现自管自治。这需要先将培训方案本地化,并鼓励村民参与培训方案的制定,才能更好地让村民理解和执行培训方案。培训采取“做中学”的方式,驻村团队带领村民在具体接待游客的过程中指导并反馈,促进村民更好理解旅游服务要求。

保护细则与分红绑定。阿者科计划将古村落的保护主体和受益主体都定义为本村村民,权利与义务统一,以期村民享受旅游分红的同时自发保护村落景观。这一规则背后体现的是管理学的绩效考评思想,而没有选择绝对的平均主义,只有当村民做到了相应的保护工作,才能得到相应比例的保护分红,比如蘑菇房、梯田、居住、户籍四者共同构成阿者科的核心旅游吸引物系统。

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完成脱贫攻坚的使命后,应地方政府邀请,在学校支持下,保继刚教授团队将继续技术援助阿者科3年。未来的阿者科将在巩固与发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接力乡村振兴,深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与产业融合,实现村民自主发展。

据了解,保继刚教授团队还将积极探索阿者科模式的复制与推广,希望这一模式能够造福更多乡村。同时进行理论总结,践行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治学过程,为世界减贫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阿者科计划”参与者纷纷希望,“希望在故事的最后,能够实现村民自主发展,把阿者科变得越来越好”、“希望阿者科永远是一个好家园、一个好旅游地”。第一届驻村研究生杨兵则表示,最希望看到的是村民独当一面,振兴乡村。

“希望乡村旅游少一些无效投资,少被资本控制,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入。” 保继刚教授如是说道。(伍策 一丁)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