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兴隆:走好新时代生态县创新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1-06-17 16:28:52  |  来源:中國網  |  作者:刘成飞 谢敏金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6月17日讯 兴隆县在“十四五”时期坚持“变局”中开新局,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眼农民的“钱”途,奋力走好新时代生态县创新发展之路,把“生态兴隆、富裕兴隆、幸福兴隆、文化兴隆”建设提升到新阶段,全力迈步新征程。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坚持新时代生态县创新发展之路为引领,让“小钱”变“大钱”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方向,打好“生态牌”。将“守住建优用好”绿水青山,视为第一政治使命,通过矢志不渝的生态坚守和标本兼治的生态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狠抓生态保护、狠抓生态治理、狠抓生态建设、狠抓生态提升,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修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创新生态文明机制,厚实兴隆生态底色,用“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国家级美誉诠释生态文化的定义,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金字招牌。

坚定生态是最“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定位,吃好“生态饭”。依托厚实的生态底色,兴隆“十四五”时期确定的“1346”发展战略,均以“生态”为引领。“1”,即一个“中期发展定位”,建设“一区一中心一基地”,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环首都文旅康养微中心、京津优质果产品供应基地;“3”,即实现“3+N”的主要目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工作省市领先,N个领域显著提升;“4”,即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生态兴隆、富裕兴隆、幸福兴隆、文化兴隆”;“6”,即,做足生态,做强旅游,做优林果,做美城乡,做好服务,做实民生“六项重点任务”。

释放生态“红利”让生态效应最“大”化,挣足“生态钱”。聚焦实体经济,加快构建高质量绿色产业体系;聚焦关键要素,加快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聚焦城乡融合,加快补齐制约发展的短板弱项,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迈出坚实步伐。以文化旅游医疗康养、食品医药、科技创新为主的“1+2”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引进落地安旭新能源汽车、旭吉智慧服务、精密制造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12个。产业调整激发质变,绿色产业对财政贡献率达89.2%。“绿水青山”资产性收益稳步提升,成为兴隆人增收的“钱途”所在。

抢抓高铁时代时代历史性新机遇,面向京津高端消费群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让“他钱”变“我钱”

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随着进入高铁时代,兴隆进入了首都“半小时”经济圈,伴随与日俱增的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提升承载能力和吸附力成为当务之急。在格局构建上,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用兴隆的绿水青山引来更多投资者和游客的“金山银山”。对内,结合编制全县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形成“一心、两轴、两带、七区”的全域空间布局;对外,与北京平谷、密云,天津蓟州,唐山遵化和市内县区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国家全域旅游“大环线”,确保到2025年,建成以2个5A、3个4A、5个3A级景区为支撑,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建成面向京津、全国知名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打造全域旅游新业态。全面提升景区景点建设水平,加快推进中景信兴隆山景区二期、荣盛青松岭文化旅游度假区二期、阿那亚雾灵养生谷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以发展“环首都康养产业”为中心,开发漂流、冰雪、温泉康养等新项目,全面发展农事体验、观星体验、漂流体验等新业态。面向京津周边高端消费群体,促进农村旅游市场消费升级,发展“微商”、“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使农民经营的“果蔬”、烹饪的“美食”、打磨的“奇石”、加工的“根雕”、创作的“书画”等,都成为京津游客必带的“兴隆游礼”。

加强全域旅游大配套。深度融合“两新一重”项目向文旅康养产业集中向景区、景点覆盖,同步配建观景平台、节点标识、绿化景观等设施。围绕高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铁站游客集散中心,推出“乘高铁来兴隆”一日精华游、多日深度游精品线路,在京沈高铁沿线重点城市开展旅游推介。建设“一部手机游兴隆”平台,引入国内外知名连锁酒店、餐饮和旅行社,开发利用微信和抖音等新媒介,组织拍摄更多兴隆旅游短视频、小视频,唱响“生态燕山、爽邑兴隆”旅游品牌。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实现由“零散经营”到“科学组团”的转化,让“零钱”变“整钱”

拓展“深度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牵头主体上,既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又有农民个人;在成员构成上,既以农民个体成员为主,也有各类企业参加;在经营门类上,既有果树、种养殖等传统产业,也有水利设施、农宅、乡村旅游、股分合作等行业。合作的深度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向合作联合、由单一生产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转变,合作的广度从种植生产、技术信息、产品销售向品牌创建、实体经济、股份合作等多领域迈进。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15家,乡镇覆盖率达到100%,直接和辐射带动农户6.5万户。

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了农村土地集约规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或间接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000元,雇佣农村剩余劳动力6100多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加销衔接紧密,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打破土地界限,将一家一户的土地、农产品有效整合,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在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等方面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农产品市场话语权,保证了稳定的市场价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推广“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政府支持、合作社(大户)牵头、农民参股、保本分红”的集约经营新机制,政府支持合作社贷款担保和给予财政贷款贴息,又把贫困村农户的扶贫资金打捆使用集中入股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发展大型蔬菜、果品、养殖等基地建设,确保贫困户本金安全,又能按照股份实现分红,实现了“分红+租金+劳务收入”的多渠道增收。打造一批“上石洞小国光苹果专业乡”、“车道峪苹果专业村”、“兴隆镇三义村蓝莓生产特色社”等特色乡、特色村、特色社。

积极探索适应深山区发展新路径,盘活“绿水青山”,使“沟壑经济”成为农民“新宠”,让“定钱”变“活钱”

盘活生态地产。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特殊地势为“发展优势”,引入京津资本、拓展京津市场、吸引京津客源,对全县沟壑进行整体开发,发展“兴隆山人家”、“青松岭人家”、“眼石农家院”等中高端民宿品牌。使更多京津游客挤进兴隆的“山旮旯”,养生避暑、休闲度假、消费娱乐,打造别具一格的“京津村”。通过做优山域环境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生态高地”,做优“环首都文旅康养微中心”的地域环境。

盘活生产资源。盘活整合闲散的山林、土地、沟壑,探索实施果树托管代管、土地依法流转等方式,全面推广农民入股山林和土地分红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全县共流转土地面积30000亩。推进“农业+”战略,以建设“京津优质果产品供应基地”为引领,依山傍水培育山楂、板栗、苹果等优势产品产业,新建有机绿色山楂标准化生产基地8000亩,让兴隆优品加快成为全国名品。突出特色采摘、农事体验、休闲消费等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业规范示范型经营主体。

做活山水文章。兴隆激活山水、生态、文化等发展活力,建设诗歌“文化型”、观星“科普型”、民俗“体验型”等特色小镇,建设半壁山“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示范镇,建设诗上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示范村,拥有“雾灵山”和“兴隆山”等风景名胜20多个,打造“画之都”龙脉山水画等特色文化品牌。实现“山水皆景区、镇村皆景点、全域皆体验”,以沟壑为主的绿水青山活力四射,变为“金山银山”。(刘成飞 谢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