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通湖:转型发展 一株小水草做出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1-06-18 14:02: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德辉 张志华 徐钢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6月18日讯  一株小小的水草能做什么?大通湖人告诉我们,能做区域转型发展和增收富民的大文章!

盛夏六月,骄阳似火。在自家承包的30亩水塘里,大通湖区河坝镇村民邵史浩正顶着烈日采收今年的第三批穗花狐尾藻。51岁老邵告诉记者,他承包的30亩水塘已经采收水草15万斤,上半年亩平收益就已突破了6000元。“比以前养鱼的收入高出两倍还多,说水草是‘水黄金’都不为过呀!”邵史浩乐呵呵地说。



邵史浩种植水草完全出于“被动”。老邵养殖鲜鱼已有11年时间,一年到头辛苦不说,每亩效益也就3000元,碰到不好的年份还要亏损。由于水产养殖需要常年投肥投饵,养殖废水又直排入大湖,对水质影响极大,是导致大通湖劣V类水质的“帮凶”。2019年3月开始,大通湖区要求大湖沿线的6000亩精养鱼塘全部退养。老邵在政府指导下开始改种水草,由大通湖生态公司提供草种并免费进行技术培训,还签订包销订单。一年下来,他承包的30亩水面亩平收入就突破了1万元,是他养鱼3年的收入!现在,大通湖区6000亩精养鱼塘的养殖户们全部改种了水草,95%以上的养殖户亩平效益都达到了8000元以上。

在实施水环境治理的同时,如何实现转型发展,促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发展水生植被产业!”大通湖区的决策者们痛定思痛,一方面坚决推进畜禽水产退养,防治养殖污染,恢复生态;另一方面,转型发展水生植被产业,打造水草种植基地。2019年5月,在大通湖渔场养殖池塘区,总投资9000万元的水生植被产业示范园正式挂牌成立。示范园规划面积2810亩,分3年完成,划分为生态观光旅游区、水下森林标准化示范区、水生植物水下森林区、人工湿地建设保护区4大板块,以绿色、生态、环保为核心理念,将水生植被(水草)种植示范、水生态科技创新、湿地生态观光旅游、水域生态农业推广与湿地生态科普教育等融为一体。



大湖种植水草能够净化湖水中的氮磷元素,净化水质。伴随水生植物的恢复,以水草为栖息地的虾蟹、蚌类和螺类等底栖动物恢复出现,大量候鸟回归,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水生植物在营造河道、水体景观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景观效果和净化水质及在水生态修复方面中的重要功能是其他植物无法替代的。随着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湿地公园等建设的快速推进,水生植物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市场商机。发展水生植被产业,也比传统农业和渔业的经济效益高出许多。目前,大通湖区水生植被产业有睡莲、苦草、穗花狐尾藻、水生美人蕉、芡实、茭白、金鱼藻、铜钱草、中华萍蓬草、名贵荷花、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100多个品种,不仅能充分满足大通湖区自身大湖养水的需要,产品也已远销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去年实现水草销售盈利300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盈利1000万元以上。



随着园区的示范带动,“水草+”也成为大通湖区群众的重要创收途径,不少养殖户跟着转型,出现了“水草+套养青虾、螃蟹”“水草+水体景观”“水草+农家乐”等新的模式,既兼顾了生态修复,又触发带动了转型发展,大通湖区把一株小水草做成了一篇大文章!(李德辉 张志华 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