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之梦》:2021年文化演艺市场的爆款

发布时间:2021-06-21 10:44: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唐倩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6月21日讯 6月18日至6月20日,由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神州九城,共享明天”央华版《如梦之梦》成都场连演三天,圆满落幕。

央华版《如梦之梦》九城巡演,成都是第三站、,此后还将在长沙、深圳、杭州、厦门、郑州上演,并于2021年12月22日最终回归北京。《如梦之梦》是赖声川编剧、导演的作品,此前也有过其他版本。央华版《如梦之梦》于2013年在央华戏剧总制作人王可然的规划制作下诞生,自首演以来,目前已连续8年巡回演出。2021年央华版《如梦之梦》的复排在赖声川导演的指导下,由陈立美、张瑞担任复排导演协作完成。



《如梦之梦》是21世纪初期华人剧场最受瞩目的话剧之一,央华版《如梦之梦》于2013年在央华戏剧总制作人王可然的规划制作下诞生,该剧自首演以来,已连续8年巡回演出,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事件之一,是编剧、导演赖声川最惊人的作品和职业生涯最闪亮的勋章之一。2021年,剧目的复排由陈立美、张瑞担任执行导演协作完成。

《如梦之梦》讲述了五号病人为了探寻生命谜题致力寻找画中人,并以他的视角揭开上海名妓顾香兰神秘而传奇的一生。的故事时间穿越民国初年和现代,空间包含台北、巴黎、上海、北京、诺曼底,有100多个人物,演出长达8小时;同时该剧打破了传统的观演关系,观众坐在中间欣赏四面舞台表演。



据了解,《如梦之梦》剧组在每一地点的演出,都需要出动上百人力,对每一座剧院的舞台做重新的设计和改装,仅安装、拆台的时间,便要花上8-9天。因为剧情复杂、对剧场要求较高,这部剧并不是非常适合巡演,因此央华戏剧今年宣布九城巡演在圈内人看来也是较为少见。

刚刚落幕的成都场更为特殊。据陈立美介绍,因为成都场舞台较小,湖的画面构造,演员走位变化、连带着灯光、舞美等都有所变化。比如有一场戏,许晴本来可以走10米,但在成都场只能走3米,她调整自己的步伐气息控制,在走3米的表演中走出了10米的感觉,走的出类拔萃、精妙美丽。“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所有的演员都要配合重新适应成都场的舞台尺寸,可以说央华为了成都场打造了1/4的专属舞台,创作团队为了成都场呈现了新的美学方案。”陈立美表示。

央华版《如梦之梦》每年都会启用一些新演员。央华戏剧在完成连续9年的不同班底演出之后,于2021年再度推出以许晴、冯宪珍、葛鑫怡、肖战、闫楠、张亮、黄璐、孔维等人主演的新版《如梦之梦》。其中,肖战接替了原本胡歌的角色,在剧中饰演五号病人。



在执行导演陈立美看来,虽然《如梦之梦》每年都有新演员的加入,要培养、建立剧组和新演员的舞台信任,但《如梦之梦》的核心没有变,那就是剧本好。

“我们央华有一个特点,所有的戏剧作品秉持两点:在技术的表达上,一定采用此时全世界最主流的好的表达手段;在内容的表达上,一定要有刻骨铭心的对人性的关爱,开放式呈现但不批判。”出品人、监制王可然表示。

继武汉、青岛公演之后,“一票难求”的盛况也在成都重演。因良好的口碑和艺术品质,央华版《如梦之梦》成都站的公演人气爆棚。6月5中午12点,大麦网开票仅仅180秒,所有门票销售一空,开创了成都话剧门票销售最快的纪录。在网络上,《如梦之梦》成了网友们口中的“爆款”,更戏称“抢到门票跟中了彩票一样。”

从戏剧圈突破进入文化圈,又从文化圈突破进入了社会大众的眼中,这样的“出圈”在王可然看来是命运的安排。“央华版《如梦之梦》已经9年了。此前在各地演出可以说是少有人耳闻,2002年授权香港话剧团做了一个版本,赖声川导演亲自去指导,也没有成所谓的爆款。”



“爆款”的背后,也体现了一个剧团的实力,更体现了后疫情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复苏和越来越强劲的中国文化自信。“我们就是努力的工作,努力的耕耘,把我们认为好的作品带给观众。”王可然说,“否则,观众为什么要来剧场看戏呢?”

《如梦之梦》最初制作时并不被业界看好。这出剧目源自赖声川导演在印度旅行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构思,菩提树下写了两页纸的提纲,最终发展成一部八个小时的大戏,涉及到了多重时间和空间,100多个角色,被赖声川导演自称为“在最不考虑任何经济压力市场压力的情况下,思想最自由驰骋”的艺术作品。

受疫情的冲击,舞台剧、影视等行业曾一度被按下“暂停键”。央华版《如梦之梦》能够“引爆”多地观剧热情,昭示着后疫情时代文化产业的复苏;而一部9岁“高龄”、长达8小时的戏剧能够保持常青之势,无疑为文化产业打下了一针强心剂。央华版《如梦之梦》的主创团队从策划到制作,不断挑战着思维角度和执行力度的极致,真正地做到了将戏剧这样传统的文化融入时尚表达,从而激活文化遗存的活力。未来,随着诸如《如梦之梦》之类的文化作品大胆创新,传统文化加现代手法,实现破圈传播,激活镌刻在观众心灵深处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力量”。(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