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21日讯 徐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在做好部门年度重点工程项目推进的同时,共承担了馆内11项重点工程项目,目前《两汉文物知多少》《大汉天下》书籍编写工作、大运河文化进校园、徐博讲坛和青少年教育课程都正在稳步推进。完成《徐州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案编写,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检教育、徐州博物馆三方联营协议审定,完成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研学资源库建设调研情况填报。启动徐州电视台青少年博物馆教育课程拍摄和“生于汉家·爱我中华”夏秋季研学活动开展。
徐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非常重视做好线上线下社会教育活动,先后举办了带着“国宝”进村小系列活动、“淮海经济区青铜展”“牛转乾坤牛年生肖展”“风从广州来”等展览开展线上线下青少年教育课程,共开展线上课程5期、线下课程18期和进校园活动8期,拍摄生肖展“趣·讲解”短视频。举办“我们的节日”“缤纷冬日”、徐博讲坛、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自然遗产日等系列活动,邀请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土山诸侯王陵的耿建军领队、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赵俊杰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钱益汇教授等专家开展公众讲座、2021徐州博物馆夏秋研学(第一期)“生于汉家 爱我中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之旅等系列活动。上半年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教育课程活动47余场,受众达1.6万余人。
早在4月16日,徐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郝心耀老师走进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进行了“文化传承:行走的博物馆”大运河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中国东部平原上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绵延千年的纽带。大运河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一条大河又传承着怎样的中华传统文化?徐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杜益华主任代表博物馆向学校赠送了由南京博物院主编的图书《大运河的故事》。启发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少先队员们通过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了解,熟悉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比一比,世界主要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的流域”、“大运河的组成”、“汴泗交汇——徐州水运的历史”、“夺淮入海——徐州融入运河水系”等历史文化,让师生们收获颇丰。
徐州博物馆社会部还举办徐州博物馆行走的思政课和大运河文化进校园——走进新沂市窑湾中学,徐州博物馆社会教育人员和工程学院郝心耀师生组成的徐州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一行十余人,走进新沂市窑湾中学,进行了“行走的思政课和大运河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徐州博物馆志愿者郝心耀老师开始了以淮海战役之窑湾战斗为主要内容的“行走的思政课”,讲述了“十人桥”的故事,把家乡史、党史、军史融为一体,成为多种形式学党史的一个鲜活案例。讲运河的故事,听中国的历史,学民族的文化,在行走的博物馆中让思政课和大运河文化比翼齐飞。
5月28日举办了棋魂——一场跨越千年的对决,以活动告诉学生们现实环境是最好的老师,亲身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研学让学生不再只关注书本知识,更要走出书斋去实践体验。
徐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杜益华主任说,研学是一种学习教育方式,研学夏令营活动的意义,在于践行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好的课堂,不止于教室而在于探索世界。参加者可从活动中寓学习于娱乐,具有新时代的教育意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