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27日讯 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等5个城市列入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率先由谋划部署进入协同推进的新赛道。
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北京将锚定“国际”方向,聚焦“消费”核心,把握“中心”关键,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培育建设,在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政策引领度等关键指标方面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彰显时尚的购物之城、荟萃全球风味的美食之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引领创新生态的数字消费和新型消费标杆城市。
向首店经济发力
国际化氛围浓厚的北京CBD,已成为北京市首店引入最多的区域之一,为都市白领带来潮流时尚的生活方式。
位于CBD商圈的SKP,2020年全年实现177亿元的销售收入,问鼎“世界店王”。随着国际时尚交流、品牌首发等方面的话语权逐步提升,SKP国际品牌首发率已达到38%,同巴黎、米兰、纽约保持着国际时尚零时差。
除知名商圈外,新商业综合体也向首店经济发力。
2021年6月,北京城市副中心迎来近年来首个开业的大型商业项目——北京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在“首店策略”引导下,爱琴海引入了一批北京及区域首店、概念店和特色店,其中区域首店品牌占比超一半。在丽泽商务区,2021年崭新亮相的北京丽泽天街也为区域注入了新活力,入驻品牌大多进行了高端化产品线布局或建设特色化场景门店。
据选址中国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共有434家首店、旗舰店落地北京,超出2020年全年首店入驻数量近250家,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从品牌属地看,上半年新落户的首店中,中国品牌360家,占比约83%;国际品牌74家,占比近17%。从业态分布看,餐饮业态数量居首,共202家,占比46%;其次是零售业态首店,共134家,占比31%。
首店经济的持续升级,离不开北京对品牌首店落户的大力支持。为促进首店引得来、落得下、长得大,近几年,市商务局推出了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
随着措施深入实施,政策效应逐渐凸显。在首店纷纷落户的同时,北京首发节自4月28日启动以来,已先后在SKP、龙湖天街、郎园等商圈举办20余场线下专场活动,600多个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集中发布近两万款新品,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推进传统商圈改造提升
改造外立面,凸显京味儿文化;北延300米,串联起故宫、天安门等周边景点;引入新业态,提升街区活力……走进百年金街,不少消费者会感慨这里的变化。
近年来,王府井持续优化调整,重新规划街区景观,调整优化交通环境,王府井步行街北延300米后,全长增至892米,形成了以步行街为核心,“金十字”区域为骨干,辐射1.66平方公里的街区式发展空间格局。改造提升后的王府井吸引越来越多时尚品牌入驻,街区新增品牌已超过250个。
作为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商圈是“北京消费”的重要名片。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京将加快推进商务领域城市更新,持续推动传统商圈改造升级,着力打造优势互补、特色凸显的消费地标,进一步提升“北京消费”的全球吸引力。
2019年,北京启动传统商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区(圈)一策,分批推进”原则,重点推动22个商圈的改造提升。目前改造成果显著,已有超过半数的传统商圈基本完成改造任务。预计2021年年底前,22个传统商圈改造升级任务将全部完成。
在传统商圈改造提升的同时,传统商场也在实现华丽转型。位于复兴门外大街的长安商场,通过改造升级给老街坊们带来了新惊喜。老百货闭店进行改造,使得环境更加舒适,并引入电影院、咖啡厅、茶饮店、亲子书店等多种新业态,变身为有温度的社区家庭生活空间。
自2019年推动传统百货“一店一策”改造升级以来,北京已确定15家传统商场“一店一策”试点企业,2021年还将探索将购物中心、专业专卖店纳入试点范围。目前15家试点企业中,已有8家试点企业已基本完成升级改造。
改造后的商场,由单一购物向休闲消费、体验功能、亲子功能的社区生活方式中心转型。大悦春风里历时25个月闭店升级改造后,引入300家品牌商户,其中近三成为全国或区域首店。王府井百货大楼引入首个老北京沉浸式体验空间和平菓局,成为“网红打卡地”。完成改造提升后,长安商场、甘家口大厦月均销售额增长一倍,王府井百货大楼月均销售同比增长30%。
顺应消费升级 孵化本土新品牌
2021年以来,北京各大连锁超市企业纷纷发力仓储式会员店,为居民家庭采买生活用品提供新选择。目前,全市已有近10家仓储式会员店,并有更多企业计划进采用该模式。
仓储式会员店火热的背后,是居民对消费升级的迫切需求。来自市商务局监测的数据显示,北京仓储制会员店日均销售额达到60万至80万元,双休日超过100万元,比原有超市模式增长了20%至30%。
为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北京将孵化一批新消费品牌。据了解,新消费品牌孵化会聚焦“国际”,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自主品牌;同时紧扣“消费”,顺应消费者对国货的新期待,着力培育新消费发展动能。
服务消费已经成为北京消费增长的主引擎。为打造有温度的“北京服务”品牌,北京将通过开展有温度的“北京服务”系列活动,使全市商业服务业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更加完善,商业服务质量和诚信经营意识明显提升,服务经营环境明显改善,高端服务供给和优质服务品牌丰富多样,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伍策 周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