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27日讯“月牙尖,狼牙尖,回想过去泪涟涟。水来淹,火正燃,花瑶挨了几多鞭。自从有了共产党,瑶寨开始换新天。童谣脆,童谣甜,党恩永远记心间。”7月27日,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青年教师步行撰写的《唱支童谣给党听》正在家乡传唱,该童谣采用比兴手法,音韵流畅,具有浓浓的民歌风味。
为纪念党的百年华诞,弘扬民族文化,繁荣儿歌创作,丰富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展现隆回县新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5月至7月,隆回县教育系统开展了以“童心向党启迪精彩人生”为主题的儿歌、童谣收集编撰工作,全县师生踊跃参与,共征集到作品200余首。
“太阳红,月亮圆,金光银光照山川;小朋友,齐点赞,爱党爱国好模范。”隆回县司门前镇中心学校陈静老师的《爱党爱国好模范》就别有趣味。该作品篇幅简短,结构单一,节奏轻快。在隆回县教育系统征集的作品中,不少作品语言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
有的童谣、儿歌十分接地气,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弘扬正气,能让儿童在吟唱中获得正能量,带有浓厚的隆回特色。该县金石桥镇中心学校陈甫春老师收集的儿歌《红军当年过五罗》流传甚广:“红公鸡,尾鸵鸵,3岁孩儿会唱歌。冒要爹娘告诉我,自己聪明编支歌。1935年12月末,天上大雪纷纷落。贺龙骑着大白马,带领红军到五罗,红军队里有老汉,红军队里有大哥。背着被子扛着枪,面对百姓笑呵呵。天色不早下了令,住在芦基湾里头。提井水,扫院子,红军个个好忙活。次日早晨侦察报,鸭田方向敌生祸。红军战士如虎豹,全歼敌人一营多。匪首吓得打哆嗦,扮个农夫看鸭婆。藏在草棚不敢出,趁着夜色才逃脱。红军胜利又出发,以后没有回来过。红色基因传到今,参观游人穿如梭。红军当年过五罗,光荣传统故事多。我要做个小红军,高唱童心向党歌。”当地老百姓赞不绝口,纷纷认为这样的歌谣通俗易懂,孩子们也觉得读起来有味、有趣、有识,并对歌谣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此外,麻塘山乡中心学校冷似宇、米洪波老师的《宝宝童心永向党》则结合党史反映隆回现实生活,运用反复、对比等手法突出“颂党恩”主题。“月光光,麻麻黄,跛脚爷爷泪汪汪。爸爸打工死他乡,妈妈改嫁去远方。剩下宝宝爷孙俩,怎么能够不悲伤?月光光,亮堂堂,扶贫组,来下乡。医好爷爷老寒腿,爷爷双脚得健康。红太阳,放金光,爷俩搬进扶贫房;地板板,亮光光,木床变成弹簧床。红公鸡,尾巴长,想挣钱,它帮忙;爷爷办了养鸡场,从此致富奔小康。月光光,海光光,宝宝隔壁是学堂。宝宝去年六岁半,做梦都想把学上。情况惊动老校长,满头白发闪银光。免费入学加补助,学习无忧管保暖。山茶花,红亮亮,幸福不忘共产党。爷爷感谢扶贫组,宝宝童心永向党。”这首儿歌不仅唱响了“童心向党启迪精彩人生”主旋律,还表达了少年儿童“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的坚定决心。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还有一些老师深入乡村采风,淘到了不少好作品。滩头镇双江完全小学老师申慧媛收集到的《世代跟党架金桥》,在村子里就有很多儿童会唱。“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张开双臂把我抱。外婆领我去登高,沿着乡道步上坳。仰目村部综合楼,车水马龙好热闹。满山果果压枝头,两岸花花朵朵俏。慈祥外婆微微笑,带我放眼处处瞄。”整个歌谣押“iao”,擅于使用叠词叠韵,体现了汉语言的音韵美与回环美。
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隆回全县各中小学教职员工、离退休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取得了热烈的反响。隆回县教育局正在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分类评审,拟将优秀作品编印成册并推向社会,为建党百年献礼。作品编印后将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并在他们心中种下“从小跟党走、听党的话、当好祖国接班人”的红色幼苗。(宥媛 肖大松 周如忠 廖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