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兴隆:“三路”跟进 按响绿色发展“快捷键”

发布时间:2021-08-20 11:11:3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成飞 谢敏金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8月20日讯 河北省兴隆县抢抓“京哈高铁”建成通车和“承平高速”开工建设的新机遇,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优势,夯实财源建设的强县之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铺“快路”,为经济发展筑“坦途”。该县通过道路建设的提档升级为承接京产业转移打开开放之门,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打通希望之路,为转化兴隆区位和生态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奠定胜利之基,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突破,国省干线和农村道路全面提档升级,京哈高铁建成通车,承平高速全面开工建设。“两线两环四横七纵”交通建设布局全面形成:“两线”,即承平高速、承唐高速。“两环”,即东南西北小环线和县城大外环。“四横”,即国道112线兴隆至半壁山、S309省道北营房至大杖子、S212省道李杨线、县道蘑二线。“七纵”,即国道112线兴隆至承德段、S209省道、六陡线、李杨线、S309省道平安堡至北区、县道解放至蓝旗营、快四线。县内的断头路、瓶颈路全部打通,累计改造提升国省干线公路134公里、农村公路558公里,全县交通建设总里程达到2726公里,全县路网密度达到4.4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畅通20分钟内上高铁和高速的交通路网,形成外联京津、内畅互通的“一小时”交通圈。

拓“新路”,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该县守住生态的特色优势,擦亮兴隆的“金字招牌”,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走在前列,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领先地位,加速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修复治理,聚焦“山、水、林、田、气”五个重点领域,对已关闭矿山和责任主体 灭失的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对保留的矿山严格监管,促进绿色转 型。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柳河、潵河等主要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造林绿化,保持森林覆盖率华北县区首位,创成“国家森林城市”。严格基本农田管护,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集中供热扩面,因地制宜推广洁净 型煤、电代煤。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 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产业,拓展生态经济增长新空间,探索生态经营新路径, 争创“国家两山转化实践创新基地”;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申报“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全面发展户外体验、冰雪体验、 农事体验、亲子体验、观星体验、漂流体验、探险体验等旅游新业态,全力推动文旅产业与体育运动、医疗康养、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加强与周边省、市、县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京东、津北 和潘家口水库区域的快旅慢游“大环线”。景区景点配建停车港 湾、观景平台、旅游厕所、节点标识和绿化景观;县城引入知名 连锁酒店、餐饮品牌、汽车租赁公司和旅行社,加快建设五星级 酒店和游客集散中心、服务中心。加强线上线下旅游综合服务, 建成“一部手机游兴隆”平台,全面繁荣旅游“夜经济”和“后备箱”经济,推出一批游客必带的“兴隆好礼”,全面带动旅游市场消费 升级,面向京津叫响“生态燕山、爽邑兴隆”的旅游品 牌,确保今年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市场引领、龙头带动、品牌化建设、集群化发展,建成南部“长城沿线京东板栗产业带”、北部“精品山楂产业带”、环京津乡镇“特色果品观光采摘园”。大力支持 鑫澳、瑞泰、桦维等县内企业搞研发、上科技、拓市场,开展对 接合作,整合北区果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更多功能性和健字号 品牌。加快推进农村快递物流“村村通”,发展微商、电商和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统筹推进以基层治理为重点的组织振兴、以能人返乡为重点的人才振 兴、以民风培树为重点的文化振兴、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的生 态振兴,全力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辟“财路”,夯实财源建设强县之基。该县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坚持生态立县的同时,把财源建设作为强县之基。推进财源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以产业布局为先导, 大力引进新项目。经济开发区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加快完成 PPP 项目库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配套,确保与承平高速同步 建成、同步投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智能电子信息、 高端制造和其它新业态经济,让开发区成为财源建设的主战场; 平安堡、北营房、李家营等北三镇大力发展绿色新型建材、钒钛 制品、先进制造和配套物流等产业,成为财源建设的重要阵地; 其它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批新的税收增长点。以 技改研发为重点,狠抓现有企业的改造提升。深入推进工业企业 “四个一批”,提高安全生产、环保标准和科技贡献率、税收贡献 率,支持鼓励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提高综合竞争力,通过五年 努力,引进或培育年纳税超 5000 万元的企业达到 10 家,力争实 现年纳税超亿元企业零的突破。与此同时,对产城融合项目严格 控制用地规模,明确准入条件,严格坚持先建业态后开发的原则, 严格防止借办学、办医的名义圈地开发的倾向,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稳住现有财源基本面。以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为保 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实行重点项目包保 和领办代办制,强化一线解决问题,以上率下凝聚起全员抓项目、 全县大招商的工作合力。从优化投资类项目的审批流程抓起,能 减则减、马上就办,系统整治顽瘴痼疾,严厉打击“吃拿卡要拖”, 用三年时间,让营商环境有大的改善,让市场主体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刘成飞 谢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