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就建在哪里;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湖南省邵东市按照有场所、有经费、有计划、有队伍、有制度、有项目、有培训、有活动、有记录、有成效“十有”标准,打造了硬件标准化、组织网络化、功能齐全化、平台多样化、活动常态化的“1中心+26所+579站”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联盟阵地,确立“阵地联动、平台联网、资源联合”的创新机制,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如今,邵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站所已成为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
以需求为导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爱心妈妈不但教我们做手工,还对我们特别关心,村书记郭爷爷还给我们发了礼物,今天,我非常开心,我要把做好的卡片送给我的老师。”稚嫩童声从湖南省邵东市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出,8岁的雨涵小朋友与村里留守儿童在做手工。另一旁的文化广场,村里的老人聚集在一起聊天、锻炼,一派和谐温馨的景象。
“各年龄段的人在这里都能各取所需。”青山村党委书记郭海同说。青山村围绕百姓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精神文化等各种迫切需求,建设了党群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留守儿童之家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
情系留守,关爱儿童。近年来,青山村党委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亲戚、朋友“五位一体”机制,坚持“同心同向、同心同德、同心同行”原则,实施“亲帮亲、户帮户、邻帮邻、一对一”举措,着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梦飞翔”系列活动,让全村留守儿童有了温暖的怀抱、温馨的家园。
文明新风,蔚然成风。青山村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倡树文明新风,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建了广场舞队、花样女子舞龙队、铜管乐队、腰鼓队等10余支文体队伍,每逢春节、“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传统节日与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农民运动会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本村和周边村,传播文明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激发了群众爱国、爱村、爱家的热情。
精准扶贫,点亮致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青山村积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村“两委”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实现“一门式”服务全覆盖。按照“一村一品”“一园多品”思路,青山村党员干部筹资100万元,流转土地500多亩,成立了茶花专业合作社,种植观赏性茶花,着力打造“茶花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带动贫困户脱贫,补上了农业短板。2019年5月,村里采取“党员带头、群众占股、贫困户就业”的方式,投入200万元,建起生产钢丝钳的“扶贫车间”,让5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其中本村及外地贫困人口18人,人平均月收入3000多元。
以服务为依托打造公益品牌
“找曾书记?他一大早就带着村里的志愿者出去了,你电话联络他!”村干部对来访群众说。湖南省邵东市万祝村党支部书记曾纲华被称作“最忙书记”,自2019年3月万祝村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村后,曾书记秉承志愿服务我先行的宗旨,参与了所有志愿活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紧紧抓住志愿服务这个核心,充分挖掘本村的热心人士和有号召力、影响力的乡贤,带头成立志愿服务队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功能;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文明实践工作,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
在万祝村,每12名市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该村搭建了“1+6+37”的文明实践框架,即成立了1个万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村干部担任成员,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了6支志愿服务队:乡贤助力志愿服务队,万祝讲堂志愿服务队,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万千关爱志愿服务队,最美万祝志愿服务队,家长里短志愿服务队;以37个村民小组为依托成立了3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站,紧紧围绕扶贫攻坚,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重度残疾等困难对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化宣讲、移风易俗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我是一名普通村民,没有办法像医护人员驰援一线,但是我有一腔热血,有打赢疫情的决心与信心,更有为大家服务的热忱。”村民申高坚定地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万祝村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村民踊跃参与,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与村两委携手筑起防疫的坚强堡垒。他们是防控路上的“坚守者”,是万祝村的“最美”志愿者!疫情期间,参与志愿者共216人,服务958天,捐款27390元,捐口罩2660个,消毒液140斤。
以机制为抓手实现常态发展
湖南省邵东市千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莫海云介绍,根据不同群众的需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库,采取政府鼓励、企业赞助、群众筹集等方式,实现“政府支撑、社会参与、百姓实惠、乡村文明”的良好态势,让文化活水更加充盈,在基层涌动更加持久。
千子村积极响应邵东市委市政府提出“迎乡贤建家乡、改陋习树新风、兴产业振乡村”的号召,成立乡贤工作站,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弘扬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以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为重点,组织乡贤广泛参与敬老爱幼、帮扶济困等公益活动。
千子村创新机制,建立“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每月收集群众需求、发布服务项目、配送服务菜单,形成了“群众出题目、实践站协调资源、志愿者落实服务”的联动模式。该村还充实了原有义务巡逻队力量,组建了以辅警、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和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宝庆大叔”“ 红袖章”护平安队伍,不定期开展治安巡防,提高志愿者服务群众的水平,建设优美宜居、和谐有序的文明村镇。(刘佑祥 刘碧玉 唐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