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5日讯 近日,由蜗牛景区管理集团、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共同主办的“探文旅融合之路 绘精美虞山画卷”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当地召开。会议期间,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晓峰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常熟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文化更有活力、让旅游更有生命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中国网:“十四五”元年,常熟如何做到高质量发展的,与往年相比,常熟如何在疫情常态化保证治理呈现新的特点?
杨晓峰:一直以来,常熟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旅游工作高度重视。“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工作一直作为重要工作在抓。目前,常熟各级干部基本都有这样的理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旅游不仅可以传播文化,实际上文体旅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提升城市的能级,更可以提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常熟市市委、市政府的文化旅游工作,一方面围绕“江南文化”常熟品牌来打造,另一方面围绕常熟市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第三个方面围绕“双创”工作进行。常熟的“双创”,一个是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个是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双创”主要有三个“抓手”,一是做好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文体旅融合做到高质量发展。我们期待,来常熟的游客,把常熟当作“处处可以旅游,时时可以旅游,行行可以旅游”的旅游度假地,一个可以“放飞心灵”的地方。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密切关注疫后变化。疫情前后,旅游出行的模式从疫前的团队游变为疫后的亲子游、自驾游、乡村游。一年多来,应对游客需求的变化,常熟也做了很多改变。在蒋巷村,我们主打亲子游;在沙家浜,我们主打红色文化的研学游;在铜官山,我们主打的是乡村游;而在古里红豆山庄,我们主打的是旅游目的地,整个景区完全围绕着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打的是组合拳。这不仅仅是业态转型,更是一个爆点。
中国网: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过程中,常熟有了哪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根本角度来说,与产业有何相关?它具备哪些常熟的文化特点?
杨晓峰: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和创建对常熟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大交通建设上,度假区内各个景点之间的快速道路已经全面完善;度假区内的四条高架与外围高速公路已全部贯通。目前,常熟市还有一条正在建设的高架以及一条正在规划的快速路。在完成建设以后,常熟六条高架的长度将达到77公里,可满足主客共享的需要。
高铁开通让度假区和常熟市区,以及周边城市的距离更近。比如说沪苏通铁路,让常熟到上海的距离缩短到半小时左右;正在建设的南沿江高铁,让常熟到南京只需要一个小时;此外,通苏嘉甬高铁即将于2022年开工,建成通车后,常熟到杭州也只需要一个小时。
二是在旅游服务设施方面,变化比较大。整个度假区范围内,不断强化各类设施升级,完善三级游客服务体系、修建绿道骑行(徒步)驿站、提升旅游度假区内外标识导示系统和旅游厕所;基本上做到了平台的叠加、数据的打通、对游客的服务更精确、更精彩;在特色街区方面,一是打造了老字号一条街,游客只要一进入街区,就能够感受到常熟的老字号;二是打造了文化一条街,游客一进街区就能够感受到常熟厚重的文化底蕴;三是打造了文创一条街,通过文化+创新、文化+时尚,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好去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打造,不仅是常熟文旅融合的核心,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亮点工程。
三是加大力度引进酒店和民宿。我们现有度假星级酒店11个,目前有几个度假精品民宿正在建设过程当中,一个在水街,由复星集团运营;我们还在建设塔亚普拉酒店、日航酒店、希尔顿酒店等精品度假酒店。在民宿领域,我们今年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和奖励政策,鼓励民宿业发展。当然,度假区民宿跟其他民宿相比,是有区别的。比如在度假区,都是望得到山、看得到水;在古城中,则是有历史、有故事、有内容、有特色,尤其唐宅、沈宅、马宅等民宿亮点颇多,游客只要在我们的民宿中体验一回,就能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四是在度假区的导览体系以及宣传氛围中,我们主要做到“让每一个游客来到常熟都能看得到、听得到、问得到,能感受得到常熟的文化底蕴”。
总体说来,如果说特色,就是在创建的过程中,不管任何一个项目任何一个环节,我们都尽量做到三点:文化内涵丰富,突出江南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突出文体旅融合发展;形成特色品牌,突出江南福地特色。
中国网:对于游客来说,文化和服务是最大的享受,而常熟当地的生活方式,是对中外宾朋的最大吸引,您如何用一句话推介常熟?它的内涵包括什么?
杨晓峰:一句话来表述常熟,那么就是“江南福地,常来常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如此,常熟所有文旅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文化更有活力、让旅游更有生命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伍策 元月 小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