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首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01-14 14:22: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宥媛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1月14日讯 1月13日下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22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湖南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成效及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佳,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刘群以及厅办公室、综合协调处、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等负责人共同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起步之年。”邓立佳表示,一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的决策部署,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定力,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达峰行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迈出了新步伐。

邓立佳指出,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建设“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始终坚持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最新理论、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列入党组会第一议题,及时传达学习,认真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以党建强班子、带队伍、促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主题活动促进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的路子,将10大项27个重难点生态环境问题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坚持一月一调度、一通报、一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做法被省委党史学习简报专刊转发。此外,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积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有力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综合执法。

在一系列措施推动下,2021年湖南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全省14个市州所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0%,PM2.5平均浓度为35µg/m3(微克每立方米)。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147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7.3%,居全国前列,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V类。永州、张家界、怀化三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进入全国前30名。西洞庭湖突破性地达到III类水质;生态功能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等多项指标保持稳定。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丰硕,全省新增6个县(市、区)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2个地区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目前,全省共有1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突出问题加快解决。截至2021年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共披露湖南省的229个问题完成整改(销号)176个,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指出问题年度整改任务。长株潭“绿心”环境问题整治、下塞湖矮围治理入选中央督察办“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汇编;岳阳长江岸线和码头整治问题整改在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作为整改成效典型给予充分肯定;环境风险有效化解。全省工业园区、尾矿库、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环境风险进一步降低;与广东、广西等相邻6省签订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流域性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完成省生态环境监控平台升级改造,集成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监控、电力监控、视频监控平台数据,全面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监管监控,和对超标情况的预警预报,对异常数据的及时发现处理;治理能力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制度法律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台14份规范性文件,开展《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效果评价技术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准。圆满完成“四严四基”三年行动计划,148项重点工作和21个制度创新试点任务,立起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四梁八柱”;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生态环境系统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2020年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湖南省被评为优秀等次;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生态环境赔偿制度改革、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工作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和表扬;2021年成功举办了亚太低碳论坛、六五环境日、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年会,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获得省人大建议办理公开评议第一,社会综治、安全生产、信访、网络安全工作考核被评为优秀或先进单位。

邓立佳说,湖南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将重点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抓好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宣贯。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二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推动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倒逼“四个结构”调整。抓好“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做好“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相关工作。严格把好“两高”项目环评关。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行政效能管理制度。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及试点示范。持续推进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四是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交办问题为重点,统筹推进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省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各类交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强督查督办,严格整改销号,建立健全整改长效机制。五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推进国家、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两山”基地创建。六是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制定历史欠帐问题清单,持续推进整改。推进园区污染源在线、视频及电子监控建设,推进园区第三方治理。加强放射源和民用核设施监管。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水、垃圾处置监管。七是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强化部门联动和两法衔接,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压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开展排污许可提质增效行动,加强排污许可质量审核,实行排污许可动态管理。推进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三年行动计划。八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完善落实生态环境补偿、损害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组织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等,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

据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主任熊俊介绍,2021年,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面,省生态环境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耕“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生态绿创造生活美”工作品牌,坚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全面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落实,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主要做法:一是高位推进。在厅系统全面推进58项实事的基础上,筛选10大项27项重点实事纳入党组主题教育清单,由厅党组书记、厅长亲自挂帅,坚持每月一调度、一推进、一通报。二是压实责任。做到每项实事都有一名以上厅领导领衔办理、都有具体处室牵头负责,逐项明确责任分工、办理目标、完成时限,将实事落实。三是务求实效。做到每项实事都与基层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对每项实事工程进行量化评价、跟踪问效,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

通过实事工程的实施:一是推进完成了全省666个千人以上集中水源地保护和突出问题整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二是组织开展两轮涉镉排查,对排查出来的20多个污染源实施整治和采取风险管控措施,保障了农产品安全。三是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不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努力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四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开通一系列网上审批事项办理,让服务对象少跑路,全年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287件,服务满意率100%,“好差评”排名进入省直部门前三。五是推进区县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培训和现场帮扶指导,帮助基层提高监测预警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一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协调处处长欧异斌说,2021年是《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四严四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收官之年,三年来,湖南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成果。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调整、大转型、大变革,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全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于2019年开始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督察、严执法、严审批、严监控,构建基本格局、夯实基础工作、强化基础数据、提升基本能力”(简称“四严四基”)行动。三年来,通过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内外并修、远近兼顾等举措,部署并完成了148项具体任务,探索了21项制度创新,一系列制度更加完善,一连串平台建成运用,一大批工作走在前列,全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湖南省连续两年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评优秀。

同时,还取得了四个明显成效,即大生态环保格局逐步形成,生态环境制度机制更加健全,现代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一批环保工作形成品牌效应。下一步,继续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将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巩固深化“四严四基”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强化制度机制、健全经济政策、加强监管执法、完善监测体系、加大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马超说,2021年湖南省在加强排污许可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广泛开展排污许可条例宣贯,帮扶指导由“面”及“点”。3月1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与省内主流媒体联合开展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系列宣传报道,通过组织排污许可培训班、《致排污单位的一封公开信》、“排污许可知多少”有奖问答等多种方式对排污单位进行靶向宣传,指导排污单位“按证排污”,切实履行排污者主体责任。二是精心组织排污许可质量核查,证书质量从“全”到“准”。2021年对全省12个大行业20个小行业共3866个排污许可证开展质量核查,占全省发证数量的33.4%;对7个典型行业1237个排污许可年度执行报告的填报规范性进行线上审核;选取316家排污单位开展现场核查。三是加强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倒逼企业变“改”为“律”。2021年对全省排污许可证整改事项未按时完成、到期未延续等涉嫌“无证排污”的行为进行了核查,形成问题清单,拉条挂账,督促整改落实,对发现的“无证排污”行为依法查处。2021年全省应提交2020年年度执行报告排污单位9929家,提交率达到100%。四是积极开展制度衔接试点,监管应用自“泛”而“实”。积极组织常德市作为全国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衔接试点市开展试点工作,并组织长沙市、衡阳市和湘西州开展省级排污许可制度衔接融合试点工作。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措施方面,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下放审批权限,推进能源低碳绿色转型,进一步优化服务。并坚持更高站位与更实作风,以“服”为中心。将政务服务工作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内容,将主动为民服务思想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对全省涉及重大固定资产投资、“五个100工程”、省重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开展主动服务。建立重点项目台账,组建服务专班,提前介入,实时跟踪,加强调度,高效审批,把建设项目环境制约问题解决在前端。按照“四减”原则,持续精简审批环节,分类细化流程,优化审批时序,将审批时限压缩一半,提升环评审批效率。去年,省生态环境厅政务服务窗口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287件,满意率为100%,政务服务线上“好差评”系统考核得分排名省直部门前3位。(宥媛)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