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旅行家说:中国最安全 而且最美好

发布时间:2022-01-28 11:33: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秦志龙  |  责任编辑:古剑
大字体
小字体

【点晴】大旅行家马苏第说:“中国人发明了使他们的活技具有极高精巧性的和具有创造才能的工艺”、“中国的形势由于法制而处于一种欣欣向荣的局面”;伊本·白图泰说:“中国地区是最安全最美好的地区”……


当我在三联书店撑开世界大旅行家马苏第的《黄金草原》时,我被这样的话语震惊:“由于我们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旅行而使自己的思想被搅乱,精疲力尽了。这些旅行使我们穿越了荒凉的地区。这样一来,我们有时在海上,有时又在陆地,跑遍了普天之下,渴望亲眼看到各个地区的特点。因此,我们尤其是经过了信德、僧袛人地区、占婆、中国和阇婆格,我们进入了大地的东方和西方,有时到达呼罗珊的边界,有时又到达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阿兰人地区和拜莱干地区的中心;某一天在伊拉克,另一天又到达叙利亚。我们可以把这种在天下的奔驰比作太阳在苍穹回旋。”

……

我们可以把这种在天下的奔驰比作太阳在苍穹回旋!这是一千多年前先贤旅行家的情怀和眼界,而这种情怀和眼界已经扎实的建立在他们所行走过的道路上。这种道路所经历时间之久远、空间之广阔迅速在我的血管里形成反向扩张,一种热烈的幸福之情灌满全身。

马苏第带着兴趣和坚韧,从青年时代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学术旅行。《黄金草原》中记录了关于中国的叙述。他说国家的都城在扬州,“中国人发明了使他们的活技具有极高精巧性的和具有创造才能的工艺”、“中国的形势由于法制而处于一种欣欣向荣的局面”、“国王令人赐给我贵重的礼物和豪华的礼服,并令人用驿站骡子把我送到广州。他致书其总督,要他好好照顾我并将我排在围绕着他的贵人中的第一行,一直留我到出发。因此,我留在了他身边,生活在富贵和娱乐之中,一直到我离开中国时为止。”“我们还有许多有关中国人及其地区的资料和有意义的事物需要向大家通报”……

这大约是公元10世纪初的事情,和现在比,无论是信息还是交通,亦或是旅行设备,都是多么的落后和艰难。但是,到中国去,一直以来都是遥远国家和地区有识之士孜孜不倦追逐的梦想。“学问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中国,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无数仁人志士前往; 一个无限令人憧憬的东方之国,等着人们去探访。

伊德里斯、马可•波罗、鄂多立克、柏朗嘉宾、鲁布鲁克、马里诺利、伊本·白图泰、利玛窦、萨迪、泰戈尔……

700多年前,17岁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出游中国,耗时24年。他从家乡出发经过4年旅程到达中国,然后在中国旅行生活了17年。后来《马可•波罗游记》的笔录者鲁斯•梯谦曾发自肺腑的说:“无论是基督教徒、萨拉逊人,还是鞑靼人或不信教的人,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卓越、杰出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那样,到过那么广阔的世界。”

书籍的力量是惊人的。《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人探寻东方的梦想,众多的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于是以丝绸之路为大通道,从罗马启程,到达长安;从长安起步,到达罗马,互为目的地。

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启迪和激励,在马可•波罗逝世约160年后,他的一位“同乡”哥伦布开启了追梦中国的探险之旅。现存于葡萄牙里斯本博物馆中的拉丁文《 马可•波罗游记》读本,写有哥伦布阅读时的许多摘要和注释,可见当时的哥伦布不仅兴趣浓厚、态度认真,而且从内心深处相信马可•波罗的记述,后来亲身去航海探索。

“中国地区是最安全最美好的地区”

回望世界历史,在那个相对封闭的年代,很多人,为了一睹中国的面容,不远万里,甚至不计生死。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记录的流行性疾病,就达15种之多。他说:“不久,我感染上当地不治之热症。我以为这是致命的了。辛亏我受到启示饮用酸果,这种东西当地很多,我用约一磅酸果,浸于水中,而后喝掉,不久竟痊愈了。”后来伊本·白图泰旅行到东南亚一个小岛时,遭到洗劫,他说“经过激战,我们终于不支,我所储存的一切全被掠去,他们不但把锡兰国王给我的珠宝抢走,而且连衣服以及清廉贤士们给我的干粮袋统统抢走,只剩下一条遮盖羞体的裤子。而同行者的一切杂物无一幸免。抢后他们将我们运至海岸上。”就是这次劫难,让伊本·白图泰丢失了自己之前所有的旅行笔记!

虽然旅途充满危险,但是伊本·白图泰前往中国的决心没有变。他躲避战乱、战胜疾病、躲过抢劫、穿过海上风暴,到达了印度的港口古里,后流落马尔代夫,辗转印度尼西亚,搭船经过马六甲海峡,沿着越南海岸北上,最终到达中国的泉州港,这一年大约在1346年到1349年之间,也就是他42岁至45岁期间。他说泉州“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港内停有大船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该城花园很多,房舍位于花园中央”“港湾内船艇相接,帆樯蔽天,彩色风帆与绸伞,相映生辉。雕舫画艇,十分精致。”……

伊本·白图泰对中国的丝绸、瓷器、手工艺、纸币、制造大船的工艺、市场等赞叹不已。带着向往、惊奇和赞美,他从泉州出发,又来到了广州、杭州和北京。在杭州,他真切的感受到中国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他说中国有“世界上房舍最美好的地区,全境无一寸荒地”;“沿河两岸皆是花园、村落和田禾”;杭州是他“在中国地域所见到的最大城市”,该城“每人有自己的花园,有自己的住宅”。他称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为“斯不尔河”;他说中国的治安措施非常到位,对商旅说来“中国地区是最安全最美好的地区。一个单身旅客,虽然携带大量财物,行程九个月也尽管放心”。

向外开路

其实,与世界各国来华的旅行家相对应的是中国人向外求索的步伐,而且出游的年代更久远,阵容更庞大,内容更丰厚。从黄帝西行开始,中国人远行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囿于一隅。张骞、法显、玄奘、义净、汪大渊、鉴真、杜环、郑和……一代代的旅行先驱成为中国走向世界、沟通世界的文化名片。

大旅行家法显以65岁高龄出游印度,不仅是第一个越过葱岭,走通中巴、中印陆上交通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取道海陆两路贯通中印的世界大旅行家;他还是第一个把梵文佛教经典直接译成汉文的经学家;是历史记载以来,印度洋、南海、东海航道的亲历者,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具体记载过从印度洋、跨过南海地区、航行到中国东海这条航线的航程和航向;他还是第一个到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中国人。

因为法显的开路、引航,便有了更多的后来人。据史料记载,仅公元641年至691年约50年的时间中,就有61位高僧从海陆两条大通道上赴印度求法,践行着“经行”的传统,演绎了可歌可泣的事迹,进一步充实了“读书”与“行走”的意义。其中,广为人知的旅行家玄奘、义净就是法显精神的直接继承者,续写了新的辉煌。

法显归国后撰写的《佛国记》,精彩讲述了自己所经历的海陆三十余国山川风物、社会民情、海上交通等见闻,不仅是一部汇集南亚、东南亚各国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等集成的大作,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游记专著之一。斯里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沙勒说:“人们知道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的第一个名字是法显。”印度学者恩·克·辛哈等人也称赞说:“中国的旅行家,如法显和玄奘,给我们留下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说:“《佛国记》照亮了印度。”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把《佛国记》誉为西域探险家及印度佛迹调查者的指南。

中国从来不乏世界级的伟大人物,在旅行家的行列中,也是如此。被日本人民称赞为“律宗之祖”“日本神农”和“文化之父”的大旅行家鉴真,一而再、再而三的艰苦寻渡,用长达十年,先后历经五次失败,终于在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这位老者怀着“渡人”的心愿,不惜牺牲,践行了“必渡”的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是“渡”、如何“渡”的真实含义。更为难得的是,在到达日本后的十余年中,他一直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像一把火炬一样燃烧自己,奉献了生命中的全部光和热。和玄奘、法显等人相比,鉴真最大的贡献在于“走出去”,而前者“走出去”主要是为了“引进来”。中国佛教文化由进而出,由内而外的新局面,不仅影响了整个日本的文化历史,也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奠基、架桥,注入了长久的文化纽带。

鉴真,见证,这位卓越而完善的老人,在最光辉的时刻也保持着谦虚和勤勉,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保持着定力和微笑。大多数的人,失败一次,便灰心丧气;失败两次,便悲痛欲绝;失败三次,便一蹶不振,何有四次、五次、六次乎?而这位老人,在长达十年与失败做抗争,所表现出的静气、耐力以及无以伦比的平常心、清净心,让人由衷地震撼、敬仰和鼓舞。在研学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这种精神不正是需要每一位旅行者所要学习吗?

继往而开来

以长安为中心的东方旅行家西进求索,了解中国以外更远世界的情况;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的旅行家东进求索,努力向着他们心中的东方之国进发,以及相联通的印度、阿拉伯诸国的旅行家们,你来我往,相向而行,共同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旅行史。正是这些世界文明交流的使者,从很早的时期就架起了中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桥梁,并在他们所处的时代率先向世界出色地、近乎完美地推介了中国,真实描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城市风貌、宗教礼仪、社会名流等情况,赞美了中华文化,传播了中华文明。他们花费的时间之长,游览的范围之广,记录见闻之详,影响传播之远,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也让我们感到震惊。他们不愧为世界级的旅行家。也就是因为他们,让中国在世界上充满了吸引力,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让更多的人开始寻访中国,中国的世界身份和地位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尊重。于是,从长安出发,通达罗马的陆上丝绸之路,和从泉州、广州出发,通达印度、地中海、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海陆贯通,陆海互济,构成了一个世界超级旅游大环线。它不仅为众多的旅行家提供了通达四海的广阔天地,也如一张铺展的巨网,将整个世界连接在了一起。在这张网上,旅行家之间你来我往,我来你再来,很有“礼貌”。这种“礼貌”使他们“双向互动”“越走越亲”,推动着人类文明对话交流,催生着文明丰富多元。早在公元8世纪,中国唐朝的旅行家杜怀就游历了摩洛哥;14世纪时,旅行家汪大渊几乎在同一时期和伊本·白图泰进行了“互访”。这些开创性的旅行和商旅叠加交织,使中国的文化、物产流向阿拉伯国家,流向摩洛哥,流向非洲,也流向欧洲。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等四大发明都是经摩洛哥传至欧洲的。

继往而开来,温故而知新。这些旅行家为我们开创和留下了丰厚的游学遗产,这是需要传承的精神,是培植大树的沃土,是矗起高峰的群山,是后来者光明的灯塔,也是无数游学者学习的导师。如今,时代的车轮已经把我们推进了信息时代,甚至已经步入了“量子时代”,当我们的孩子开始接受“太空课堂”,当人们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是“人工智能”“暗物质”“云计算”“太空移民”“星际旅行”“命运共同体”时,处在盛世中华的优秀学子们需要何为?宏阔的时代大潮前所未有的已经展开,波澜壮阔的世界图景前所未有的正在绘制,多元厚重的人类文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交流互鉴,以及各种灾难、挑战前所未有的向人类提出考验。可以说,种种盛世力量、新生力量,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游学空间。特别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充满信心:盛世游学,大有可为。(秦志龙 原题:游学在中国与世界之间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