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文:让大山里的孩子眼里有光 心中有远方

发布时间:2022-04-11 09:43: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伍策 刘佑祥 黄亦龙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点睛】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眼里有光、胸中有志、脚下有根、心中有远方……



谷雨时节,湘西南已进入盛春。从湖南洞口县城一路往北,新枝绿叶紧随左右。跨过黄泥江,再拐进一条深巷,山门镇市镇完小映入眼帘。

山门镇地处雪峰山东麓,域内60%以上土地都是大山。在这里出生的人都喜欢称自己是“大山的孩子”。

走进学校,恰逢该校每周五走班式参与课后服务活动时间。操场上,由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组成的仪仗队正在排练鼓号器乐;另一端,同样有近百名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站桩习武;校区一、二栋教学楼之间的空坪上,一群孩子正在翩翩起舞;而在不同教室里,孩子们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在学书法绘画,有的在学围棋形体……

“以前不是这个样子。”陪同采访的黄主任指着停放有序的车辆以及干净整洁的校内步道与记者交流,“现在孩子们的拓展空间和课后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他们更爱学校了。”

资料显示,该校1390名学生中,46%是留守儿童,单亲留守率更是达到了70%。

如何让大山里的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该校校长尹秀文表示:“小学教育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眼里有光、胸中有志、脚下有根、心中有远方……”。



让孩子们眼里有光

“其实我也是大山里长大的孩子。”校长办公室窗明几净,窗外鸟语花香。一杯清茗飘出浓浓山野醇味,就此,记者走进了尹秀文与学校的故事……

“我是在南方读的小学和中学,在西北读的大学。”尹秀文告诉记者,1986年出生的她在西安某非师范类学院本科毕业后最先进的是诺基亚公司,之后参与经营过一些培训机构。“2014年通过考试才正儿八经地从事教育工作,当年我回到自己的母校石柱镇兰河小学任教,转岗山门市镇完小当校长是今年元月份的事儿。”

“从事学校管理,我认为,学校一定要和孩子们的天性‘合作’”。与在兰河小学所经历的一样,尹秀文到市镇完小上任后面临的挑战,同样是怎样才能让大山里的留守儿童爱上学习、爱上学校。

尽管做好了应对各种难题的准备,来到市镇完小,尹秀文第一感觉虽然市镇完小地处山门镇镇子上,但整个校园管理并不完全规范:空地不少,但横七竖八停满了各种私家车,很大程度上占据了本就有限的孩子们的活动空间。

把空间还给学生,把学校变成乐园。尹秀文到市镇完小的第一个寒假,就是规范改造校园空间,划定停车位,增设更多文娱场地,调节更多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新学期开始,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校园变了:教学楼楼栋之间的车不见了;文明班级等更多评比奖项全部变成他们喜欢的卡通造型;走读式课后服务空间更大内容更多;学校还透露要将校园里的一些空坪翻耕整理成种养基地,由学生自己种植他们喜欢的农作物,养一些自己喜欢的小鸡、白鹅……

感受到学校实际的变化,学生们的眼睛更亮了,他们变得更加开心,学习兴趣更加高涨。有的甚至多次询问校长,种养基地什么时候建成,周末他们能不能也来学校参与共建。

“要让孩子们更大程度地享受校园、享受学习。”尹秀文表示,正因为她也是在大山里长大的,所以她更懂大山里的孩子们的需求。“我所希望的学校的样子,应该是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体育做支撑、渗透美育、劳育拓展。课程丰富多彩,学校变得越来越有趣,学校和孩子们的天性有效‘合作’,他们眼里有光,自会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让孩子们脚下有根

“洞口是一个打工经济大县,因此更多家长希望能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山外接受教育。由于留守儿童多,大部分由爷爷奶奶隔辈代管监护,有些学生几乎都是被爷爷奶奶赶着来学校的。”孩子们的迷茫,老师有时也抱怨。

城乡教育的异同在哪里?能不能把城市教育的样范和模式搬到乡下?乡村学校如何留住留守儿童?这也是曾在广州、深圳从事过教育培训的尹秀文始终萦绕心间的问题。“育人是学校的核心使命。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将来都能去往城市,那么,我们还得培育热爱乡土、将来能反哺乡村的人。所以,我们还得实时做一些‘有根’教育。”

谈及这个话题,尹秀文回忆起她在兰河小学尝试“有根”教育的点滴。

“兰河小学即偏又小,只有11名老师和100多名学生。”受打工经济影响,家长和孩子们始终想走出大山,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的理想世界几乎没有反哺原乡、传承农耕、归依故土的观念。“当然,人有理想无可厚非,但乡村未来也需要有人‘留守’”。

于是,她和全体老师在校外开垦了一块荒地,“聘请”了几位农作老把式担任“辅导员”,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根据农时“二十四节气”分畦种植辣椒、白菜、茄子等时令蔬菜和部分大山中才得见的治疗活血化瘀、蛇毒蜂毒的中草药材。“山里人真的很淳朴,无论大人小孩,对于这种‘有根’教育相当热情相当支持。特别是去年冬天南方暴雪后,孩子们为了保护好他们种植的白菜不被冻坏掉,硬生生用自己的小手将覆盖在白菜上积雪扒拉掉。”话至此处,尹秀文双眼已然泛红。

其实,在那个桥段,尹秀文还让兰河小学的孩子们学会了炸红薯片、晒红薯粉、做豆腐干、搭篱笆桩等更多农事技巧。

“生活即学习,教习不只在课堂。”指着市镇完小校园里的几块空地和校园后连绵起伏的群山,“往后的日子,我依然会在课余时间组织老师和孩子们更多地走向田野、走进大山。”尹秀文表示。



让孩子们心中有远方

“一次小小的成功,或许会改变孩子一生。”正因为地处大山腹地,留守儿童多,激发孩子们的自信,从而让他们获得一生成长的动力亦是尹秀文治学治校理念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她看来,一次小小的表现机会、一次小小的成功,很有可能会改变孩子一生。

“我们推出的‘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尹秀文介绍,每周一升国旗时,该校均会组织2个班级4名学生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在国旗下各发表5分钟的即兴演讲。“刚开始时,孩子们都很紧张怯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现在变得自信而又大方了。”尹秀文告诉记者,如今学生们将能在国旗下发表演讲当成一种荣誉,学校也随机将演讲人选定义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自律自强勤学上进的潜能。

“洞口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当年红军长征时就有部队在此作战休整,留下许多的红色印记。”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决胜之战——“雪峰会战”主战场就在湖南洞口域内,而极为惨烈的“马颈骨战役”就发生在山门镇附近的群山中。

“山门镇还是蔡锷将军之生长地。因此,更多时候,我们的老师总会和孩子们交流这块热土的骄傲,以及在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历史名人之骄傲。”尹秀文告诉记者,通过有效宣讲一些红色经典、抗日传奇及少年蔡锷励志等故事,孩子们有时也会骄傲地学样讲诉给外地来客听。

“我们最近还成立了护校队,队员全部由孩子来担当。”让孩子们更早接触、融入、操作一些社会治理元素,从小培养他们未来社会生活的责任与担当,在尹秀文看来,亦是树立孩子们坚强自信的一种方式方法,“珍爱有社会生命的生命体,于孩子们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如果条件允许,我还真想开设一个校园农场。让孩子们脚下有根、胸中有志、眼里有光、人生有为。或许将来还会带着他们举办山林音乐会,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少年当自强,心中有远方……”尹秀文开心地擘画市镇完小的未来,纯纯的样子仿佛也回到了孩提时代。

“脚下有根、胸中有志、眼里有光、人生有为”,仔细回味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所学校的未来,也仿佛看到这片土地的未来。(伍策 刘佑祥 黄亦龙)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