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旅游6月13日电 宁夏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山川秀丽、人文独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宁夏800公里。千百年来,黄河滋养了宁夏平原,造就了良田沃野、鱼米之乡的“塞上江南”,孕育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
境内水洞沟遗址是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文明的缩影,岩画、石窟、古长城等遗迹昭示了早期宁夏灿烂的文化、佐证了先人们的卓越智慧。多样独特的自然条件、悠久多彩的历史变迁,塑造了宁夏独具魅力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这其中,尤以数万幅充满古朴、凝重之美的岩画为重。虽历经千年风霜,却不减其巨大感染力,生动讲述着原始先民对生命的挚爱与坚守。它们与黄河流域各类文化遗存共同促进了我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
宁夏岩画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重新发现后,宁夏文物保护部门多措并举,不断加强保护基础性设施,日臻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岩画遗迹安全总体形势保持平稳。进入新时代,宁夏正在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贯彻新理念,全面加强新时代岩画各项工作,让岩画文化“活”起来,切实推动岩画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真正实现文物保护成果人民共享。
从源头走到尽头,从尽头追溯到源头。那些由粗犷、隽永的线条所构成的岩画,如镌刻在岩石上的“史书”,真实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北方各游牧民族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美学倾向、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其艺术魅力独特、文化内涵深厚。作为宁夏境内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宁夏岩画不仅是中华各民族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晶,也是各少数民族古老文明的历史见证,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岩画,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宛若一座文化的桥梁,架起了世界与宁夏、与中国之间的交流通道。(伍策 玄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