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蔡锷:用兵如神驰骋疆场 拳拳之心爱国护国

发布时间:2022-06-27 16:00: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曾晗叶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6月27日电 “山门是蔡锷将军的出生地,要像蔡锷将军那样,努力学习,练就过硬的杀敌本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1939年冬,蔡锷的胞弟蔡松墀在勉励27军官总队的学生时说道。

被誉为“军神”、“中国第一军人”的蔡锷,1882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武冈龙管乡杨万团大坝上(今邵阳市洞口县水东镇杨万村大坝组)一贫农家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几经磨练,最终成长为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政治家、军事家和民主革命家。



“我父亲的年龄和蔡锷的年龄差不多大,他们小时候就在这里玩,因为太小了,连堂屋门槛都爬不过去,而且蔡锷将军小时候很调皮,爱吃活泥鳅。 ”家住湖南洞口县水东镇角田村角田组的杨鲜贵,是蔡锷故居原房东杨扶云之孙,回忆起父亲讲述的故事,他慢慢地笑了。

“蔡锷出身,父、祖均为裁缝。其祖父从邵阳迁居武冈山门。蔡锷小时为家中打猪草、卖豆腐。山门刘举人见其诚实、聪慧,叫他入刘之家塾读书。蔡以无学膳谢辞。刘说不要缴学费,且供饭食。”1962年,历史学家、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游长沙岳麓山蔡锷墓时曾写下这段话。在《吕振羽全集》中,还记载了蔡锷将军的相关事迹,例如“武冈州考时,州童生辈怕蔡占去名额,不认蔡为武冈人。蔡乃以邵阳籍入庠”。



2001年5月16日,洞口县水东镇杨万村村民尹大金农耕时发现了以“蔡正陵男艮寅”之名立的“分路碑”。2003年,经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认定,这块“分路碑”为国家二级文物。从此碑刻立的时间结合当地习俗及民间史料,构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佐证蔡锷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水东镇杨万村大坝上。2001年6月10日,《中国文物报》刊发了《发现蔡锷分路碑》一文。

“蔡锷是我姑爷爷,当时听我大哥说,蔡锷六岁来我们路边村读书。”住在山门镇路边村的刘建文,是蔡锷刘氏夫人的侄孙,他听说曾祖父刘辉阁曾经在路上碰见了蔡锷的父亲蔡正陵,并问他儿子有没有读书。蔡正陵说没有,家里穷读不起。刘辉阁便让家里的私塾免费招收蔡锷进来读书。蔡正陵和夫人商量后,就把儿子蔡锷送到路边村读书。蔡锷初生牛犊不怕虎,除了学习《三字经》《中庸》等书,才几岁的他居然还学会了骑马。



蔡锷的父亲蔡正陵(1847年—1901年5月29日),原籍宝庆府城北担地,清朝太平天国“洪杨之变”时,与父亲、母亲颜氏(1889年去世)、弟蔡正阶、妹等流离转徙于邑东及武冈山门,得山门富绅杨扶云相助,在大坝上杨家庄屋(即蔡锷故居)安家。蔡锷母亲王太夫人(1858年4月23日—1935年5月2日)传三男二女,均在大坝上和山门出生,依次为蔡荣闺、蔡锷(松坡)、蔡链(松恒)、蔡钟(松墀)、蔡钦(荣娥)。蔡锷姐蔡荣闺嫁山门镇龙池村伍家塘谢育成,妹蔡钦嫁山门镇毛坪村张家院子黄书堂之子。蔡锷逝世后,只有蔡锷姐姐、姑姑等住山门,母亲及弟弟妹妹移住长沙,叔叔等家人移住宝庆县城。

蔡锷1岁(1883年)随家由大坝上迁居附近角田村青山铺,住杨氏家。2岁时搬回大坝上,由父蔡正陵启蒙。3岁(1885年)入山下杨北公祠私塾馆,老师为杨戊壬等。4岁随家迁武冈州龙管乡山门团洪庙,住陈氏家,入洪庙私塾馆,遇山门路边富绅刘辉阁,喜爱蔡锷,免其一切费用入路边刘家私塾馆学习四年,老师为刘绰哉等,期间与刘辉阁侄女订娃娃亲。5岁家迁山门团王家桥市(今洞口县山门镇),住新屋尹氏家(今松坡街),父母先短暂在山门邵阳会馆做生意,后长期在回龙街尹氏会馆内的武安宫做生意。9岁入山门书院(山门中学前身),老师为潘锡圭等,时过目成诵,对对联敏捷精巧,如有神助,应武冈州试得一等成绩,获得府试资格名额,被誉为“神童”。



1893年入武冈鳌山书院(武冈一中前身),同学有尹穆如、萧瀛洲、唐璆等。11岁(虚岁12岁)应院试中秀才。13岁应岁试,名列一等成绩。14岁应科试,名列第一。期间访遍武冈州各地私塾馆名师,阅览群书,在州府达无人能教之才。后宝庆名仕樊椎见其有异才,免学费入白云庵私塾馆,蔡锷第一次离家乡武冈州外出求学。

1897年,蔡锷由山门步行约700里到长沙,入湖南时务学堂(湖南大学前身),每堂月考皆居前列,师从梁启超、熊希龄、谭嗣同、唐才常等。每每作文动辄数千言,梁启超叹为平生未尝见。1898年,16岁的蔡锷在《湘报》发表处女作《〈后汉书·党锢传〉书后》和《秦始皇功罪论》,引起学界轰动。年底回山门老家。

1899年,蔡锷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大同学校。1900年7月,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起义,后返日学习,同年10月,兼任《清议报》两专栏主笔。1901年,入日本东亚商业学校,后入日本成城陆军学校。1902年,著《军国民篇》,编著《国际公法志》,年底回国赴山门奔父丧。1903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骑兵科,每次考试名列前茅,1904年10月,蔡锷以第一名毕业,日皇循例赐宝刀,与同校蒋方震、张孝准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1904年11月,蔡锷学成归国,任江西材官学堂教习,年底回家娶山门路边刘侠贞(1885年12月2日—1941年,原名刘新英),传一女蔡铸莲,嫁蔡锷同学石陶均长子石潮白。

1905年2月,蔡锷任湖南参谋处帮办兼兵目学堂教务长、武备学堂教习。同年6月,蔡锷带雷飚、谭道源、彭新民等12位湖南学生经山门老家赴广西桂林,任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陆军小学、陆军讲武堂和新军兵备处总办等职,学生部下有尹昌衡、陈炳焜、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李品仙等。蔡锷在桂6年,使广西各军事学堂和新军成为各省标杆。1910年11月,蔡锷离任,同妻儿母亲回山门老家。

1911年春,蔡锷同雷飚等部下数人经沪粤抵云南昆明,任云南新军37协协统兼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学生部下有朱德、范石生、唐淮源、朱培德、金汉鼎等。期间著《曾胡治兵语录》,为中国十大兵书之一。次年10月,取潘蕙英(1892年—1956年,云南昆明人),传一女二男:蔡淑莲、蔡端、蔡永宁。10月30日,率云南新军发动辛亥革命昆明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被推选为都督。蔡锷督滇三年,云南军政治理为全国最佳。

1913年10月,蔡锷奉调入京,被封为将军府昭威将军、参政院参政、经界局督办等职。期间著《军事计画》、《中国经界纪要》、《各国经界纪要》等。1915年8月,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蔡锷与梁启超、戴戡、王伯群、汤觉顿等密谋反袁护国运动,巧使“连环计”,上演著名的“蔡锷与小凤仙传奇故事”,成功掩护家眷离京,后蔡锷经日本、香港,于当年12月19日到达昆明,与唐继尧、戴戡、李烈钧、罗佩金等召开军事会议,随后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通电全国,护国讨袁起义。蔡锷任护国军总司令,唐继尧任云南都督留守后方,刘显世任贵州都督。蔡锷带病率领护国军主力军顾品珍、朱德等将士入川作战,在三个月无援无饷的情况下,以三千人马破北洋新军五万精锐之师,指挥前线只有一万多人的滇黔护国军破川、湘、桂三省20多万强敌。“铁血将军”蔡锷威震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一举推翻了洪宪帝制,再造共和。其时新中国贺龙和刘伯承元帅为护国军营团级军官,王文华为护国军东路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团长。



1916年11月8日,蔡锷因喉疾病逝于日本东京。1917年4月12日,归葬长沙岳麓山,为民国“国葬”第一人。蔡锷才略冠时,丰功伟烈,被民国政府追授为勋一位、陆军上将。护国战争胜利后,总统府曾推蔡锷为总理,蔡锷因病推辞不任。1916年,由蔡锷同学及好友潘合壬、吴子霞、尹穆如等人首倡,翻修山门尹氏会馆内武安宫作为蔡锷纪念馆,题为“蔡锷公馆”。

2010年4月21日,蔡锷故居被列为洞口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上世纪九十年代扩修水东至山门的公路时,蔡锷故居被拆。2017年春蔡锷故居按原貌修复,原址向松坡山后移十多米。同年4月28日,蔡锷长孙蔡协亲临山门、水东谒祖,挥毫题写“蔡锷故居”门匾。2018年12月18日,在洞口县山门镇蔡锷公馆,湖南省蔡氏宗亲总会参加了蔡锷将军诞辰136周年暨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主席蔡卓明捐赠将军汉白玉雕像。

陈独秀在《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中称赞蔡锷是何等坚忍不拔的军人;李大钊和林伯渠由日返国,联系反袁活动,作诗高度赞扬护国运动;朱德称蔡锷是他的指路明灯;刘少奇在参加蔡锷葬礼后即弃文从军,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叶剑英于1917年考入云南讲武堂;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毛泽东称蔡锷为“国之模范”……蔡锷是我国少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一完人,他的爱国精神和思想影响了众多有识之士坚定地走上了救国救民之路,蔡锷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也激励着后辈们继往开来,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出自我的力量。(曾晗叶)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