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照石:让泥玩变艺术品 把老祖宗手艺传下去

发布时间:2022-09-19 16:55: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佑祥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点睛】出自“仙鸡窑”的三个联体艺术陶罐,虽历百年风雨,依然釉彩深沉古朴,守护一河春水,悉数来往步履……



在湖南省洞口县高沙古镇,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三四岁的孩子,一提起“蚂拐叫叫”,都会油然而生一种甜美微笑或者难舍记忆。

作为土生土长的高沙镇人,现年65岁的姜照石介绍,他13岁时就跟着爷爷和爸爸学做陶艺泥玩,“‘蚂拐叫叫’应有上千年的历史,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他同时表示,“蚂拐叫叫”不只是玩具,而是能唤起儿时记忆的艺术品。“现在年纪大了,只想让‘蚂拐叫叫’这种民间泥玩升级为一种艺术品,自己也有义务把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




民间泥玩附着“仙记”传说

一块泥巴能承载怎样的历史文化?近日,记者在几位好友的引领下,走进了高沙镇长青村。在村民姜照石简单的陶艺工作室里,但见一陈列架上摆着单口陶钵、多口陶罐、泥塑宝塔、双耳菜盆等多个泥塑陶坯,件件都充满了独特的民间泥玩陶艺的艺术元素……

“听我爷爷讲,古时候有一年天旱少雨,加之虫雀成灾,眼看到手的粮食即将颗粒无收,观音菩萨于是点化了一只仙鸡下凡来捕食害虫。但鸡有比不过雀能飞的本领,仙鸡只好托梦给当时岳溪河边的制陶匠人,制陶匠人梦醒后依照仙鸡给出的模型,烧制出大批能吹出让鸟雀惊心的‘叫叫’,赶走了鸟雀,由此保住了当年的收成。”

“蚂拐叫叫”是湖南洞口高沙一带的方言,释义为普通话应是像青蛙一样的哨子。“我们小时候哪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蚂拐叫叫’是我们小时候最好的玩具。那时我们高沙周边城乡的男孩子几乎人手一个,用线穿好挂在脖子上,‘呜哇呜哇’吹着满街满地跑。”陪同采访的洞口县人民法院退休干警卿先生介绍。

因能用嘴吹出穿透力极强的刺耳声响,亦能发出像青蛙一样“咕咕呱呱”的鸣叫,这种泥塑小玩具被冠以“蚂拐叫叫”之名已不知经年。“蚂拐叫叫”造型简炼丰满,淳朴生动,粗犷豪放。大的十几厘米,小的只有5厘米左右,乌龟、小鸟、兽嘴等形简神妙,黑色、暗红、纯白等原色绘出的各种颜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后来,为了感恩仙鸡,陶艺匠人将窑口改名为‘仙鸡窑’,这个小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姜照石所讲的故事不管是真是假,但在离他家不出500米远的岳溪河上,大清光绪年间初修、民国元年重建的洞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鸡桥”的宝顶上,矗立的不是砖雕石塑,而是出自“仙鸡窑”的三个连体陶罐,虽历百年风雨,依然釉彩深沉,守护一河春水,悉数来往步履……



最开心的还是跟泥巴在一起

作为一个农村娃,姜照石打小就喜欢用泥巴做“蚂拐叫叫”。“我六七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学捏‘蚂拐叫叫’,是打心眼里喜欢它。”姜照石说,“那时候家里穷,小学没毕业,我就跟着爷爷和爸爸学习拉坯、烧制坛坛罐罐,有时候还要挑到各地叫卖。回想起来,我这一生最开心的还是跟泥巴在一起。”

姜照石其实是个命运多舛之人:妻子早年病故,儿子姜远华2001年因车祸高位病瘫,其生活起居全靠姜照石照料。“也曾经出去打过工,但总觉得那些工作不是自己擅长的,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现在政策好了,儿子每个月有几百块钱的低保,我照顾他也有点补助,俩父子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姜照石介绍,近十年来他基本都在照料儿子,没有再“玩”泥巴。由于常年闲置,那几口祖传老窑也都已垮塌,“但手上还是有点祖传的真功夫,年纪大了,儿子瘫痪了肯定指望不了他还能学点什么,但老祖宗的手艺还是想传下去。”姜照石表示,他现在很想注册成立一个公司,改良传统烧制方式,辅以现代雕刻绘画釉彩,将这些民间泥玩陶艺变成艺术品。

“比方说,‘蚂拐叫叫’虽然承载和记录着悠远历史积淀下来的民间传说或者童年记忆,但造型和着色显得太原始朴拙。”姜照石认为,“蚂拐叫叫”之类的泥玩陶艺地域性太强,外地人不容易接受,因此,他还是想在“玩”得动泥巴的年纪将这些泥玩陶艺进行造型创新,毕竟,他在2017湖南省“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竞赛——湘瓷(拉坯成型、陶瓷彩绘、陶瓷雕塑)技能竞赛决赛中获得过类别前四强。



让优秀的民间工艺继承和发扬下去

如何将原生态的泥玩陶艺融入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比方说“蚂拐叫叫”之类的泥玩能否被更多的当代孩子所喜爱,让一些陶器不再是老百姓手中几块钱、几十块钱的产品,而是上升到一种美术与文化的高度,变成一件件具有一定视野的艺术品,并让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传承下去……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姜照石常在内心“富裕”地思索这些事情。

“只有留住手艺,才能传承匠心。”,姜照石意识到,只有让更多人了解优秀的民间手艺,才能有机会让它们“热闹”起来。前段时间,姜照石把陶艺工作台搬进了家里,让儿子姜远华坐在轮椅上将自己陶艺拉坯的全过程进行直播,“有时有千把人观看直播呢。”姜远华觉得很开心,毕竟,轮椅上的他也只有这个能耐和方式来感恩自己的父亲。

“我觉得自己还可以继续‘玩’几年泥巴。”姜照石表示,通过儿子的直播,看到了更多人对他们父子俩精神上的鼓励,并希望他们父子俩在自强不息的同时,更有信心和机会把“蚂拐叫叫”之类的地域性“泥土”工艺文化发扬下去,更有责任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手艺传承下去。(刘佑祥)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