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兴隆举办烈士纪念日活动 红色文化底蕴厚重

发布时间:2022-09-30 13:08: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旭 吴亚平  |  责任编辑:古剑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9月30日电 浩然英雄气,激荡天地间。9月30日迎来我国第九个“烈士纪念日”,为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河北省兴隆县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9月30日上午,在县烈士陵园举办的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将全县纪念活动推向高潮。



兴隆县是革命老区,是千里无人区的核心区,抗日战争时期兴隆的“无人区”面积达1195平方公里。日军侵略者的残忍暴行,让反抗的烈火燃遍了雾灵大地,兴隆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苦难和抗争岁月。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过程中,兴隆大地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诵。

1943年1月21日深夜,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和军分区机关300余人被7000余日伪军围困在兴隆县五指山,唯一能带路的交通员朱殿昆不在,情急之中,朱殿昆的妻子张翠屏挺身而出。当时张翠屏即将临产,李运昌非常犹豫,但人称“麻利嫂”的张翠屏不容分说,带领大家奔上了突围道路,黑夜里在深山老林奔行了30余公里,甩开了日伪军。后半夜过一冰沟时,张翠屏倒在冰上,身下传来了婴儿的啼哭,李运昌急令战士围成人墙挡风,战士用大衣裹起新生的婴儿,李运昌说:我们子弟兵应该永远记住人民群众无私支援的鱼水深情,这个孩子就叫“冰儿”吧!

为躲避日伪军追杀,张翠屏带着孩子隐姓埋名过起了东躲西藏的生活,孩子的父亲朱殿昆也在为八路军送信途中被日军杀害。解放后,“麻利嫂”和孩子过得很辛苦,却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给李运昌带路的事,也没向任何人提起过丈夫为革命牺牲的事。

张翠屏过世后,“冰儿”帮“麻利嫂”料理丧事时,在一个黑匣子中发现有近百张八路军、游击队写下的欠条,约欠粮7000多斤!在建国初期,各级政府曾多次发出公告说此类欠条可以兑换小米,而“麻利嫂”生活的如此艰难都不曾前去兑换。

新中国成立后,已任热河省委书记的李运昌从来没有忘记“麻利嫂”,他多次托人寻找。80年代,兴隆县党史办主任佟靖功为了完成老将军的嘱托,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冰儿—兴隆县平安堡铁厂工人朱海清,已经担任国家司法部副部长的李运昌已80岁高龄了,亲自到兴隆与“冰儿”相聚。

这就是在兴隆人民当中口口相传“麻利嫂”的故事。

此外,1933年国民革命军29军在罗文峪长城抵御日寇浴血奋战的故事闻名中外;宋时轮、邓华、李运昌等70多位共和国将军曾在兴隆战斗;以包森、孙永勤、“麻利嫂”、小西天三壮士、五虎地雷组为代表的抗日英雄事迹……兴隆县红色文化底蕴厚重。



近年来,为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兴隆县累计投资200多万元打造了系列红色文化项目,开展了系列红色文化活动。“我们利用博物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服务职能举办了《孙永勤故居纪念展》《千里无人区—兴隆无人区》《兴隆抗日战争图片展》等各种展览50余场次。创作演出《民族英雄孙永勤》非遗皮影戏24集,在全县演出100余场。开设《兴隆文物档案》专栏播放《红色文化》微电影多期。”兴隆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局长庄云飞介绍说。



截至目前,兴隆县已挖掘革命烈士遗址58处,修建完善县级以上烈士纪念保护设施13处,建成革命斗争史展馆1座,打造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双拥阵地6处,形成了以孙永勤红色文化碑林广场为代表的红色遗址群。

2021年,兴隆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驴叫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打造的“1000个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之一;兴隆县烈士陵园被确定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兴隆县将继续挖掘整理好红色资源,并通过有效方式展现出来,让百姓充分参与其中,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成为具有兴隆特色的‘文化精髓’。”庄云飞说。(杨旭 吴亚平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