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29日电 王玮,女,1980年10月出生,信守:平凡中的坚持。十几年来一直将自己当成移动的血库,多次挽救他人生命,践行着“奉献熊猫血,人生之爱”的诺言。
王玮同志是Rh阴性稀有血型拥有者,该血型在汉族人中的比例仅为0.3%,俗称“熊猫血”。2010年首次献血为她打开了一扇向善的大门,此后她始终心存善念,投身到更多的公益活动中。
十年献血路,情意浓于血
与普通献血者不同的是,稀有血型由于献血者数量稀少,血库难有储备。由于用血患者通常都是需要急救,为了第一时间进行救助,十年里,当接到无偿献血公益组织打来的求助电话时,王玮同志都是随叫随到,请假赶往急救医院或血液中心,有时候甚至需要奔波上百公里,跨城前往。
令她最欣慰的一次救助是一位急性白血病的患者要做骨髓移植手术。当时血库告急无法实施手术。当她接到求救电话时,没有犹豫立刻答应,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稍有迟疑,就可能会耽误救助。事后看到家属那含泪的双眼,就更加坚定了她的善念——“当别人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站出来”。 几年后,得知这位患者完全康复,家里还添了一个儿子的消息,那时候她感觉好欣慰,一个小小的善举,挽救了一个家庭。
跨越城市的爱心传递。2018年天津一位老人出了交通事故,情况紧急,王玮接到求助电话,立刻答应并尽快坐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奔向患者所在医院完成献血。为了老人得到家属更多的陪伴和安慰,她婉拒了患者家属的款待之意。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街头的行人寥寥无几,献血量尤其是稀有血型呈现断崖式下跌。但是王玮同志始终坚持随叫随到移动血库的自我要求,只要有应急召唤,就会走出家门,克服疫情影响,奔赴救助现场。那一次,是救助一名年轻的女患者。因与患者年龄相仿,王玮深深体会到她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王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她最初的承诺。
2022年的国际献血日那一天,王玮踏进了献血小屋,这次以往不同的是她带上了自己的女儿。刚刚年满13岁的小姑娘用好奇的双眼打量着眼前的一切,冰冷的仪器,温热的血液。王玮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自己的女儿。告诉她要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十年里王玮同志利用自己时间,自负路费,并多次拒绝家属们的礼金。因为她知道,遇到困难的家庭需要更多的是关怀,献血不是为了回报,而仅仅是为了力所能及的挽救一个生命,一个家庭。
救人路上,热衷公益,践诺“善心”
2021年给一位13岁小患者献血,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王玮看到小患者与自己的女儿同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小女孩却在病房中忍受着如此的病痛。献完血后王玮给了患者的父亲2000元钱便转身离去。也正因为这次献血触动了王玮,之后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就像荣誉证书上说的,“您的善举将为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因为多次保障献血救助,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2022年为王玮颁发了“稀有血型爱心之家贡献奖”。
此后,王玮更多的善举才被身边人知晓,她参加“春蕾计划”——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一对一的资助一名困境学生,已捐助10名学生;作为麦田教育基金会石家庄项目团队志愿者,为捐建小学、捐赠校服和学习用品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正如王玮所说:“血液可以再生,生命无法重来。每一个等待救助的生命背后,都有着需要肩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我们用血液去帮助需要救助的人们,为家庭和社会出一份绵薄之力,是义不容辞的。”(唐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