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舜礼:世界级景区/度假区创建已经起步

发布时间:2023-02-17 16:16:25  |  来源:中国网旅游  |  作者:高舜礼  |  责任编辑:郭旭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2月17日电 在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确定2025年我国将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从2023年1月下旬到2月份各省陆续召开了人代会,其《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有6个省做出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的工作部署,它们是广西、四川、福建、云南、安徽、甘肃,约占全国省份的1/5,表明“十四五”的这项旅游重点工作,在有关省份已经进入启动程序。


这条旅游工作信息,起码说明三个问题:

其一,现距离2025年国务院宣布的创建目标还有不到3年,时间紧、任务重,部分省政府主动谋划启动创建工作,反映了对国家“十四五”旅游规划任务的主动担当。

其二,除云南省外,有关省在统筹把握的基础上,确定了开展创建的地点和单位,如:广西提出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把桂林建设为世界级旅游城市,把漓江景区、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四川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把九寨沟--黄龙、三星堆--金沙遗址、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建设为世界级旅游景区,支持西昌邛海、天府青城、峨秀湖等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福建提出依托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支持平潭打造国际旅游岛;甘肃提出把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创建为世界级旅游景区;安徽提出建设高品质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推进生态型、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

其三,这6个省份仅是率先“觉悟”者,并非其它省市不具备基本条件或没有此类愿望,只是由于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写作风格有别,对工作重点把握和部署粗细不同,而没有在省级层面把它明确提出来。因此,这几个省份是点燃全国创建的“星星之火”。



那么,这些省份接下来该如何创建?全国性创建工作会如何展开?我认为,以下几点应是必然涉及的。

一是深入领会“十四五”规划确立的原则和导向。在主管部门尚未出台创建指导意见前,有关6省应深入领会和把握有关原则和导向,如世界级旅游景区是以世界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基础,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是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重大度假项目为基础。前者强调,深入挖掘展示旅游资源承载的中华文化精神内涵,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后者强调,打造核心度假产品、精品演艺项目,丰富夜间文化旅游产品,浓郁度假氛围。

二是主管部门应加快出台创建指导意见。建设世界级景区/度假区虽有一定基础,但距离2025年的目标时限毕竟不到3年。此前,全行业开展过优秀旅游城市等诸多创建,积累了较多操作经验,但也面临对当下“世界级”标准怎么把握的问题,业界对此已有较多关注和探讨。党的20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述,对确定这个标准应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直白一些说,就是中国国情、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做法的相容相济,既应有建设水平的类似性,也应有开发原则和导向的同向性,并且在综合性效益的追求上应大同小异。

三是踏实抓好“补短板”创建工作。就硬件水平而言,景区/度假区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差不大,甚至某些方面还是领先的,但个别方面和环节确实存在国际性短板。创建应重在补短板,重在缩小国际差距,重在增添国际通行做法,重在提升国际知名度和游客接待量。按照业内人士的常规认识,景区主要差距在于:开发对原生态保护重视不够,收取门票或票价过高,教育科普功能发挥不够;度假区的主要差距在于:专业性的综合配套、度假文化氛围、国际游客接待量不够,尚未发挥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的标尺作用。

四是引入国际通行的创新性创建做法。从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到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再到5A级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国旅游业已积累了领先世界、堪称特色的创建工作经验。那么世界级景区/度假区创建能否出新、出圈,搞出一些带有突破性的“入围”要诀?例如,市场化的评价、国际化的评价之类,无论是让国人、业内人士,还是国际旅游界,都觉得中国这个做法“行”,这是当下业内人士所普遍期待的。

无论是由这6省创建打头阵,还是在全国全面铺开这项工作,只要立足国情、瞄准国际,脚踏实地的向前推进,就一定会产生不小的现实性意义:一是树立旅游发展的更高标杆,对未来同类业态形成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二是营造良好的旅游国际形象,通过建设和宣传一批世界级水平的旅游产品,率先在各国旅游者心目中树立中国与国际接轨、乃至领先世界的形象;三是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产品,有利于引领优质旅游的供给,提升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对2035年中国基本建成世界旅游强国也是积极贡献。(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社长/总编辑)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