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从“一盏茶”,再次认识周庄

发布时间:2023-03-16 16:55:10  |  来源:中国网旅游  |  作者:尤自秀 周宣  |  责任编辑:郭旭
大字体
小字体

【点睛】如今,历史的烟波淡去,江南的春色依旧。在古镇内太平桥一侧,春意渐渐浓,我们走进一扇百年院落的门庭,从一盏茶再次认识周庄。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周庄,作为中国第一水乡,有无数种被世人认知的方式。

《故乡的回忆》:昔日画家陈逸飞挥洒笔墨,双桥从此名声鹊起,以一种独具江南韵味的乡愁,架起了周庄古镇走向世界的桥梁;明初江南首富沈万三后裔建立的沈厅,沉淀着当年富可敌国的风雨传奇,万三财道、聚宝盆至今承载着无数人美好的愿望;张艺谋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更是用余韵悠长的影像叙事,定格着晨雾氤氲下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里每一条河、每一座桥、每座建筑,甚至细微到每一块青石板,都铭刻着这座古镇的历史与沧桑。如今,历史的烟波淡去,江南的春色依旧。在古镇内太平桥一侧,春意渐渐浓,我们走进一扇百年院落的门庭,从一盏茶再次认识周庄。


旧时贞固堂书写另一种乡愁

利物足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

在距离双桥仅一步之遥的太平桥畔,有一座高围墙三合院的清末宅院,这便是著名爱国教育家沈体兰的故居,又名贞固堂。

沈体兰(1899—1976)原名流芳,字体兰。1899年1月28日,他生于周庄“贞固堂”。贞固堂作为沈体兰幼年生活之处,父亲将家中的桌椅、书橱等家具器皿都刻上“贞固堂”字样,引起了沈体兰的注意,他就问父亲是什么意思。父亲说,贞固就是坚贞不移,始终如一,并告诉他“贞固”二字的出处。《周易·乾卦·文言》:“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沈体兰深记于心,并在他的一生中,时常以此为座右铭鞭策自己。

一代师表,高风亮节。沈体兰的一生是探索真理的一生,是追求进步的一生。这位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教育家,无愧于“贞固”二字。



“有事好商量”一杯茶的底蕴

一壶茶 一席话 君子之交 尽付笑谈中

而“麦伦”之名,是纪念,亦是传承。如今,贞固堂被精心改造为麦伦书院,基本保留沈先生旧时的陈设,原汁原味,而书卷气愈浓,与江南水乡的典雅韵味相得益彰,散发着别样风情。其外粉墙黛瓦,山墙漏窗,高低错落。推开古色古香的木棂窗,满眼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风光。

当沿途的旅人无意间穿过入口的那扇玻璃门,便宛如穿越异时空的结界,外界的喧嚣被过滤成白噪音,愈发凸显“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美。



走进书院,室内环境幽雅,陈设雅致。复古的沙发桌椅、泛黄的书卷,沉淀着岁月的痕迹古朴别致。随处可见的兰花盆景,依稀可见主人高洁坚贞的君子品性。置身其中,如打开时光机,穿越回缓缓旧日时光。

在贞固堂正厅,还打造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传承沈体兰先生协商民主之风。秉承着这样的初心,麦伦书院的主理人还在此设置了下午茶,悠然闲坐,“有事好商量”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难得的心境。

当旧时岁月盛放新的篇章,今时麦伦书院的下午茶,更是古意与英伦风并存。在安静惬意的午后,坐在中式院落,点上一壶西式红茶,配上精致的茶点,旅途的疲惫尽被瞬间治愈。耳畔隐隐传来咿呀船橹之声,杯中映着天光云影,偷得浮生一日闲的乐趣,大抵如此。


诗情茶意,与兰共赏

一盏清茶 一室幽香

小镇恒古,而周庄常新。在创造深度人文体验上,周庄从未止步。在春天饮一盏新茶,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必备的生活仪式感,任江南春意在杯盏中浮动,然后将春色一饮而尽,才不负这水乡风露。周庄人喜吃茶的历史,更是悠久,历来有吃“阿婆茶”“春茶”等习俗,被称为江南水乡的“茶道”。

英式下午茶,更是中西式混搭,其中最矜贵的当属金花茶,初品苦涩,逐渐回甘。茶与兰,素来是江南文人雅士最崇尚的生活情调。

兰花外形清秀,花香沁人心脾,古时被誉为“香祖”,更被赋予典雅超俗的品格。《楚辞》:“纫秋兰以为佩。”故兰被喻为君子,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沈体兰先生亦不例外。谦谦君子兰,时时君子心。先生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也将坚贞如一的爱国情怀寄于兰之上。



时光流转,如今麦伦书院内的这几株盎然生长的兰花,似也沾染了先生的文雅清润之气,坚韧、含蓄,如谦谦君子,典雅超俗。久坐室内,风送香来,一盏清茶,一室幽香,与沈体兰先生的君子气息相得益彰。

兰与茶 以其清、润、幽、雅共同熔铸成周庄的别样印记一茶一世界,在推杯换盏间,品味周庄的慢生活。

当你坐在这座百年小院,静心饮茶时,书院的故事仿佛也融入这茶中,品茶,亦是在品读历史,品读文化。壶中流转着周庄的小桥流水,杯中映着百年院落的古朴沧桑,鼻尖浮动着兰花的古韵幽香,沈体兰先生的一生传奇,也在午后的暖阳中,和春天一起被揉进这一盏清茶中,被人们品了一遍又一遍。(尤自秀 周宣)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