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丰富产品服务供给 提升服务质量
中国网旅游9月22日北京电 今天,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一级巡视员王鹤云在会上表示,中秋国庆将迎来一个大众出游高峰期,文化和旅游部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结合秋季时令特点,在丰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丰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
一是围绕秋季丰收的节日主题,聚焦乡村旅游市场,推出149条“橙黄橘绿 乡村胜景”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突出“喜庆丰收 游购乡村”内容,邀请广大游客走进美丽乡村,赏秋景、品秋韵、享秋实,饱览浓郁绚烂的乡村秋景,品尝大江南北风物美食,体验多元融合的乡村旅游业态,在创意集市、丰收节庆和艺术展演中,感受新时代和美乡村物质丰饶、精神饱满。
二是服务大众在秋高气爽时,亲近自然、户外休闲的消费需求,围绕“长城秋色”推出长城沿线赏秋品景的目的地,感受中华文脉标志的别样魅力;围绕“醉美红叶”主题,推出“赏红”好场景,让大家感受层林浸染的独特魅力。会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12条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包括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上的河北“张家口崇礼户外体育旅游线路”,暑期广受社会关注的黔东南“村BA”“村超”体育旅游线路等。
三是紧跟自驾游的出游趋势,指导中国旅游车船协会推出“中国之路”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包括感受北方林海浩瀚的“林海秘境·大兴安岭森林穿越之路”、体验原生态草原生活的“草原深处·科尔沁-乌拉盖草原驰骋之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文旅资源丰富、适合自驾游的精品线路。
四是落实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要求,推出一批寓教于乐的中华文化主题线路,让旅游成为一种学习方式、成长方式。深入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会同非遗司指导中国旅游报社在全国遴选出20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包括龙江湿地鹤乡多彩非遗之旅、水韵姑苏 苏作匠心非遗之旅等,开启传统文化的奇妙体验之旅。
五是满足人民休闲娱乐常态化消费需求,以63家国家旅游度假区和111家国家旅游休闲街区为依托,支持发展更多集“看演出、品美食、买好物、赏美景”体验为一体的“一站式”文商旅体消费综合体,为大众提供更多假日出游“好去处”。六是满足人们求新求奇求变的消费新需求,推出首批24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其中既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上海天文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文博场馆,也包括黄鹤楼、无锡拈花湾、尼山圣境、华强方特等旅游景区、度假区和主题乐园,数字技术与文旅空间的有机融合,让文旅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大力推动旅游景区升级发展。针对即将到来的出游高峰,我们已经提前就做好假日旅游景区的预约、接待、安全等各方面工作向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和文旅主管部门进行了部署。要求相关主体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科学设置线上,线下渠道,优化预约措施,畅通预约渠道,简化预约程序,提高预约操作便捷性。增加弹性供给,延长景区开放时间,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需求。
二是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品质升级。启动“我为乡村做设计——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行动”,向广大艺术设计高校、机构施发出“我为乡村做设计”的倡议和邀请,引导更多关心艺术实践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青年人才,活化传承植根乡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艺术设计为乡村旅游赋能,用文化创意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让大家感受和谐宜居、和美淳朴的新乡村。
三是大力推动交旅融合,优化交通旅游服务体验。最美风景在路上。我们将强化交通旅游服务保障,推出包括新疆“新东方旅游快车”旅游专列、长江三峡游轮旅游、庐山西海旅游度假服务区、四川熊猫主题邮局等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典型案例、特色产品;会同国铁集团有关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等共同举办“百列万人游新疆”活动等,通过不断强化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协同合作,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以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和出行服务,让大家一路欢歌一路行。我们也推出第四批5C、4C全国自驾车和旅居车营地,支持举办首届户外露营度假产品交易博览会。
四是大力创新推动旅游供需有效对接。指导开展“上云用数赋智”智慧旅游解决方案供需对接活动,把握旅游产品市场周期规律,围绕虚拟数字人定制及文旅行业应用、旅游景区客流承载和实时预约、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适老化等方向,征集解决方案,为景区、度假区、街区等提供优质文化体验和智慧旅游应用场景等新技术新内容。(伍策 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