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圆明园的秋天,代表了思念,代表了回忆,代表了历史,或者更代表了沉重故事下的现在。圆明园的冬天,则会用皑皑白雪覆盖无法控制的思念和过往。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是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对北国之秋的描述,更是对北平秋天的热爱。
郁达夫曾经在《故都的秋》这样描绘秋天:“秋天都是好的,而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次的圆明园之行,我觉得也有这种悲凉感。
此次赴圆明园选在了“立冬”当天,和往年相比,好像是姗姗来迟。立冬前的一阵风,不仅把冬意带到了北京,也把圆明园的秋天带走了。
剩下的,只有飘落的黄叶、参天的古柏、飞翔的白鸽、碧绿的天色、斑驳的红墙……
这时候的圆明园之秋,似乎有点浓烈,却又带着无比的悲凉;虽然有些厚重,却又拥有说不出的热闹。人们静静地走着,落叶和鞋子的声音,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
我没有和任何人进行交流,即便在银杏大道上,在去往《曲院风荷》景致上,依旧没有说任何话。因为我知道,这种秋天的感觉,太需要安静来安抚。
我想起曾经和亲人至此流连忘返,比如荷塘,以往王莲尚在,现在是枯荷残声;以前是小桥流水,现在是锦鲤随处可见;以前是艳阳高照,现在是北风嗖嗖……
此时此刻,没有太多的情绪,只是静静地,在福海坐上一会儿,在银杏树下站一会儿,或者登上观景亭,双手环抱看一会儿。风又起了,黄叶在不断地飘落,跃然于水面上,飘落在道路上,更有甚者,落在我的头上。那颜色,仿佛是秋天染透的一样,无休无止,如画家泼墨,如岁月无情……
“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觉得到底。”郁达夫如是写道。或者,也是我想起的故事罢。
圆明园的秋天,代表了思念,代表了回忆,代表了历史,或者更代表了沉重故事下的现在。圆明园的冬天,则会用皑皑白雪覆盖无法控制的思念和过往。
圆明园的冬天来了,圆明园的秋天,也逐渐地离开了。(伍策 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