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旅游中国> 滚动新闻>

网络乱象频出 警惕“李鬼”账号搅浑文旅大比拼

2024-01-19 09:18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随着多地文旅“卷”上热搜,一些网络乱象也随之出现。比如,河南文旅就被“李鬼”账号盯上,发布了不少“辣眼睛”内容。面对争议,当地文旅部门火速澄清,并发出了禁止侵权的严正声明。

这些年,每逢热点事件,网上总会冒出一批“李鬼”账号花式蹭热度。有的打着官方旗号连篇累牍发帖,点开认证信息却发现是某MCN公司;有的仿冒名人账号更新动态,粉丝暴涨后却被曝出“查无此号”;还有的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操作多个账号造谣引流……如此种种,让人防不胜防。细究这些仿冒号,不仅名称、样式误导性强,浑水摸鱼、招摇撞骗,更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就拿这波文旅大比拼来说,本是宣传各地旅游资源的正能量大赛,结果一批山寨账号疯狂碰瓷,离谱言行招黑无数,直接败坏当地形象,损害了官方宣传的公信力。

“李鬼”账号何以层出不穷?说来说去,还是“利”字。网络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热度就是流量,流量就是金钱。尤其随着短视频爆火,几张图片、一段视频,只要蹭上热度、接住热梗,分分钟便可出圈。比如,碰瓷河南文旅的“李鬼”账号,轻轻松松就斩获了几十万粉丝。

恶意仿冒他人账号,是实打实的侵权,挑战法律红线。近年来,相关部门也在加强对此类乱象的治理。让仿冒账号无所遁形、无处可骗,平台既守土有责,更当守土尽责。就现实来看,各路“李鬼”大行其道,与一些网络平台没有严格履行审核责任,在账户注册和日常管理上出现漏洞有很大关系。打击高仿号,平台首先要把牢入口关,在注册环节更加严格。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对无底线蹭流量行为进行打压,通过人工、技术等手段多管齐下,大幅提升内容识别精准度与覆盖面。当仿冒账号得不偿失、吃不了兜着走,自然就没有这么多“李鬼”出来招摇撞骗。

当然,作为用户,网友们也得多点甄别力,别谁发的都信,稀里糊涂被收了“智商税”。

【责任编辑:郭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