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旅游中国> 滚动新闻>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 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变”与“快”

2024-05-10 15:5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5月10日电 车轮滚滚,时间在钢轨上留下了足迹;汽笛长鸣,列车在高原上刻下了辙痕。一种车型,一份回忆;一款涂装,一类印记。从“绿皮车”到“复兴号”,山重重,路迢迢,四十年来青藏铁路西格段在穿越时光的进程中,铸就起一个个高原奇迹,刷新着一个个动态数据,记录着一个个生动故事。

天堑变通途,承载责任与使命。把铁路修上青藏高原,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也是几代中国铁路人矢志不渝的追求。站在2024年的年中,回望1984年的以来。从西宁到格尔木816.5公里的路程中,高山、峡谷、沙漠、河流、冻土……始终是横亘于青海民众眼前的险峻天堑。人定胜天,老一辈青藏铁路人,扎根高原,向一个个艰苦绝卓的自然困难和技术壁垒发起挑战,如临大敌。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在历经1000多个日夜的奋斗后,他们用热血和汗水蹚出了一条通往世界屋脊的神奇天路,天堑终成通途。1984年5月,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全线建成通车,宣告了青海高原一个划时代的飞跃,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旧貌换新颜,承载探索与实践。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总是忠实的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数据则是时代的量化表达,精准地捕捉并展示着这些变迁的细微脉络。1984年5月,青藏铁路西格段建成通车,打通青海地区与内地客货交流的主通道;2011年6月,青藏铁路西格二线电气化铁路建成通车,西宁至格尔木的行车时间由12小时缩短到7小时;2023年6月,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工程宣告完工,同年7月1日,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首次开进青藏铁路,标志着青藏铁路进入动车时代,西宁、德令哈、格尔木从此迈入5小时城市生活圈。峥嵘40年,青藏西格段经历了从单线到电气化复线,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复兴号动车组的一次次飞跃。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铁路给沿线群众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深刻变化,青藏铁路西格段也逐渐成为了高原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

奋斗铸辉煌,承载记忆与情感。“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一首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的雄伟和壮美。然而,谁又能想到,支撑起这雄伟和壮美的是无数铁路人的青春乃至生命。为了修建好、运营好这条神奇的天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人奋战高原、坚守高原,书写下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肩扛一把镐,战天斗地,傲雪欺霜,原铁道兵战士张生林与战友们靠人拉肩扛和简陋的设备打通全长4.01公里的关角隧道,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一个奇迹;手握一把检车锤,敲出和谐奏鸣曲,标准一丝不减,隐患一个不漏,青藏铁路货运车间首席技师李发业在每一次检修中,恪守标准、毫厘不爽,保持着30多年来典型故障无一漏检的个人安全纪录,用实践与经验承载了铁路人对安全的执着与责任;执一业终一生,从“门外汉”到“铁路工匠”,从60km/h到160km/h,机械司机万铁军执笔握闸,与机车交朋友,不断钻研,把克难当乐趣,亲历了青藏线西格段铁路养护方式的跨时代变化;走上站台,走进司机室,一方天地承载了赵新华32年热血时光,“眼到、手到、嘴到、心也到”峥嵘岁月,初心不改,作为火车司机的他,自始至终地守护着万千旅客的生命安全,让每一次重逢与期盼平安归家,32年来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达21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4圈……巨轮奔腾,一条铁路联通雪域内外,一种精神贯穿过去未来,故事还未完结,奋斗永不止步,40年的筚路蓝缕,青藏铁路西格段发展始终凝聚着几代铁路人执着、奉献、奋斗、创新的精神。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复兴号”一路前行,承载了你我的青春回忆,引领着时代的奋斗脉搏,更见证祖国的日新月异。40年来,高原铁路共运送旅客2.4亿人次,发送货物7.7亿吨,真正成为了助推青藏两省区快速发展的经济“引擎”,风笛声声一条通向未来的希望之路在雪域高原不断延伸。

你看呐!车厢内,乘客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或许在欣赏着窗外的美景,或许在低声交谈,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经历。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朱哲)

【责任编辑:郭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