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旅游中国> 滚动新闻>

报告:北京露营地市场规模将达到354.6亿元

2024-05-29 08:59

来源: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5月2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文化科技蓝皮书: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2~2023)》。报告指出,北京在旅游休闲领域呈现业态不断丰富、文旅新高地开始形成、产业融合深化城市更新、云端模式逐渐常态化等新特点新趋势。露营经济成北京旅游休闲产业新亮点,露营地市场规模将达354.6亿元。

露营产业资料图片。by 伍策

“科技催生丰富旅游休闲新业态。数字科技在旅游休闲产业的应用有助于拓展产业边界,催生和丰富新业态,为旅游休闲发展提供新动力。”报告具体分析了北京旅游休闲市场的新亮点:其一,露营经济成为旅游休闲市场的新亮点。北京有规模的露营地已从2021年的不足30家增至如今的140多家,通州、密云、延庆、房山都有不少受到消费者青睐的著名露营地,预计露营地市场规模将达354.6亿元。

其二,“夜间集聚区”丰富城市夜生活。2021年10月与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公布两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北京共有11个项目入选,包括前门大街、天桥演艺区、798-751艺术街区、亮马河风情水岸、华熙LIVE·五棵松、古北水镇、王府井、北京欢乐谷、朝阳大悦城、北京环球城市大道以及乐多港假日广场,涵盖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主题公园以及古镇等多元项目,既丰富了广大民众的夜生活,又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

其三,云端模式逐渐常态化。当前,“文娱元宇宙”的序幕正逐步拉开,消费场景日益“云端化”。比如,2023年春节,历史悠久的北京西城区“厂甸庙会”推出“新玩法”,游客通过扫码进入“元宇宙·厂甸庙会”小程序,既可以观赏到一比一复刻的北京琉璃厂古文化街,又可以在基于现实构建的虚拟场景里参与“拼手速·吹糖人”“猜灯谜·云探店”“放烟花·迎福气”“逛非遗·买年货”等一系列民俗活动,绽放传统文化与“元宇宙”技术融合的魅力。

与会专家分享的案例中,还有一个“慢坐书局虚拟数字人融合文旅体验”项目令不少人眼前一亮。从全国“两会”到各大体育赛事,虚拟数字人已经能胜任信息播报、形象代言等任务,而它在实体场景中的应用并不多,一些专家也因此不看好其大规模的实体应用。但这次课题组展示的案例以虚拟数字人为线索,将古镇、景区、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文化特色、非遗技艺、历史人文等内容,加载数字化技术手段,使游客在亲身享受阅读、茶歇、换装及进行娱乐活动的同时,也可以与虚拟数字人进行实时互动、同游,并参与实景体验主题活动,为广大游客展现了有趣的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场景。

课题组介绍,这说明科技拓展旅游休闲新场景,成为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旅游休闲消费空间从传统空间日益向创新型、体验型、虚拟性、临时性空间延展,提升了游客的全过程旅游体验和旅游休闲公共场所数字化水平。

此外,课题组发现,北京文化休闲产业发展还有一个特点,是科技赋能城市更新,助力旅游休闲产业升级发展。以文化科技融合赋能城市更新是北京落实首都功能定位的重要着力点。2022年5月,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提出“围绕重点景区和商圈的改造升级打造具有时尚气息的活力场所”。近年来,北京以数字技术化、文化内涵化为主要发展特征,聚焦消费升级的旅游休闲产业,正逐渐成为北京市产业发展新引擎、新动能。例如,“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数字光影夜游”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与赋能,为亮马河流经区域内的朝阳区重点商业集聚区以及北京市级层面的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规划,提供了一条充满科技感且极富文化传承魅力的“文化+科技”发展路径与运营模式,成为北京六个首批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项目之一。

(来源:中国青年网 记者 杨月

【责任编辑:吴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