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旅游中国> 滚动新闻>

湖南泸溪:非遗向新而行 激活乡村治理原动力

2024-08-02 11:1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8月2日电 每当夜幕降临,村村寨寨的法治文化广场,三三两两的群众便聚在一起,欢快地拉二胡、敲锣鼓、唱花灯阳戏、跳民族舞。这是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根脉,依托非遗文化资源,突出当地特色文化和人文精神,探索创新“非遗文化+乡村治理”模式,助推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泸溪县积极寻求乡村治理中的文化“力量”,巧打“文化牌”,善使“文化劲”,以健康向上的非遗文化推动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激活乡村治理原动力。

非遗聚力 “和”出新气象

随着非遗文创项目的不断丰富多彩和文艺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尤其是非遗植入法治、德治和自治元素,鲜活地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受群众青睐,泸溪县汇聚起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合力,呈现出了一派“和衷共济、和睦相处”的社会治理新气象。

解放岩花灯,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歌舞艺术,不单在庆祝盛会上绚丽绽放,更如一股温暖人心的清风,为乡村治理增添了一层深厚的人文温情。

杨明全,一位致力于保护和发展解放岩花灯艺术的州级非遗文化文化传承人,他独具匠心地将法治理念、法律知识和政策条文编织进传统花灯戏之中,通过“大妈说法队”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演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使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的光彩。

每逢端午,泸溪都会举办龙舟竞赛,这不仅是单纯的体育竞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是超越了竞技和文化的界限。“龙舟比赛来临,村里有序组织赛事、村民密切配合、队员齐心协力,这是一种向心力、凝聚力的表现,更是一种团结协作拼搏的精神,是一个村的精气神和魂。”洗溪镇洞底坪村一名负责人道出龙舟竞赛的深层意义,“比赛无论胜负,村民们欢聚一堂,共享丰盛的宴席,既促进了村民之间的和谐与团结,又改善了邻里关系。”

文化搭台 激发新活力

泸溪踏虎凿花,是一项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艺术,也是一种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载体。当地村民凭借高超的技艺,将法治元素融入到每一件踏虎凿花作品中,以生动的图案和绚丽的色彩,形象地宣传宪法精神、法律法规等法律知识,让群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

合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积极探索踏虎凿花与基层治理融合,开展非遗“走进机关、走进校园、走进农村、走进社区”活动,营造出深厚的非遗文化氛围,用非遗宣传法治、德治、自治相关知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原动力。截至目前,该镇已培训踏虎凿花技艺人员12000余人次,帮助3700多人实现就业新途径,促进2800多户家庭收入提高,使3000多户村民因非遗相识并增进了友谊,减少了邻里纠纷,促进了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近日,在达岚镇覃木阳村文化广场,一场“戏曲进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进基层主题宣传活动正在进行。来自该县辰河高腔传习所的戏曲演员们与当地文艺演出队互动,轮番登台表演辰河高腔、阳戏、广场舞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在表演中展示新时代传统文化魅力、新变化、新风貌,传播文明新风,将“文化盛宴”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把党和国家的文化惠民政策、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宣传到最基层,群众的掌声和喝彩声不断。

近年来,该县编创了渔鼓说唱《普法禁毒廉政歌》《德尚法国泰民安》、辰河高腔《百花赠剑》、小品《邪不压正》、花灯《尊纪守法完美人生》等100多个节目,每年开展送戏下乡100余场次。同时,将普法、基层治理知识融入苗族数纱、菊花石雕等非遗文创作品,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

品牌蓄能 打造新名片

泸溪县坚持“一村一品、一品多元”理念,将非遗文化,嵌入平安创建、乡村治理、法治文化、乡村振兴、乡村传统文化、科技知识和现代文化元素,打造地方非遗文化品牌。辰河高腔、阳戏花灯等逢年过节走俏寻常百姓家,踏虎凿花、苗族数纱等文创产品成为办公、居家装饰的首选,特别是踏虎凿花利用互联网把藏在深闺的踏虎凿花推向海内外。

据了解,踏虎凿花一年销售收入达120万元、菊花石雕80余万元,村级戏曲演出年收入达200多万元以上。强化“一村一队、一队多能”理念,培养本土文艺骨干、建设和壮大文艺团队,聚势蓄能,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力,打造文艺助推乡村治理“自治圈”。这些非遗文创项目和产品、文艺队伍,彰显了当地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增强了群众共同致力于乡村治理的向心力、创造力和驱动力。

目前,泸溪县逐步形成全域范围内“非遗文化+乡村治理+N”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化矩阵,非遗文化日益显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已成为助推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强劲驱动力和闪亮的地域文化名片。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李华 邓君圣 徐朝辉

【责任编辑:吴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