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发表地域歧视言论 既是无耻也是“技穷”
8月10日,一则关于青岛导游因游客未购物而侮辱、歧视游客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网友热议。对此,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表示,已注意到网上有关言论,市南区将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当地政府部门及时回应,给出应有态度,令人欣慰,但此事件暴露出的特别意味,仍值得深入讨论。
据报道,网传视频显示,该导游频频发出谬论,其中一句“四川人小气,但是2008年地震后,活下来的四川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活在当下,现在他们消费得非常好”更是令人咋舌、愤慨。这一说法,不仅显示出强烈的“地域黑”色彩,更是肆意揭人伤疤、消费苦难。可以说,但凡有点良知的人,都不会如此攻击“四川人”。那场灾难,在全国人民心中都留下深深的痛感,如此妄言,良知何在?
此外,该导游还在大巴车对游客表示,穷就在家里不要出来,出来就是你的错。山东对你这样态度,(不消费)同样别的地区对你也是这样的态度。这种自我代表一个地方对另一个地方的游客妄加精神打压的做派令人不齿。这不仅说明个体的认知水平低下、伦理意识淡薄,更说明,为了逼迫游客购物,某些导游已经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检索近年来“导游奇葩论”,可谓什么难听话都有,但即便如此,也可以清楚地发现,该导游所持论调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把“羞辱术”和“厚黑学”全然贯通,对游客心理进行精确制导式攻击。但这也恰恰说明,某些导游在逼迫游客购物的问题上已经机关算尽,某些旅行社以“强制购物”支撑营收的意图已经直面南墙。
由于此事件暂未有更多信息出来,因而我们并不知道涉事旅行团是不是“低价游”旅行团,但导游逼迫购物的嚣张气焰说明,该旅行团模式相当倚重强制购物带来的灰色利润,这与公众普遍认知中的高规格或规范性的旅游团队,很可能不是一回事。多年来,笔者参加过一些价格不菲的旅行团,这些团里,购不购物主要凭游客意愿,有的导游只有在游客问起时才给出购物建议,绝不会强制购物,或者变着法子把游客拴在购物点里。
众所周知,高规格或规范性的旅行团,导游大都依靠工资性收入,因而不必以下三滥的手段弥补收入。事实说明,只有当导游不靠“抽成式”收入撑起生存所需的时候,“导游”才能成为“导游”,回到导游该有的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有网友爆料称,该名导游目前就职于青岛润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顶端新闻记者查询得知,涉事旅行社曾经在半个月内被游客投诉19次。无论投诉的“点”在哪里,这种集中性的投诉,都已经折射出该旅行社在服务和管理水平上的严重不足。当地有关部门在调查中,当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看看这家旅行社到底出了怎样的深层次问题,以至于引发游客的普遍不满。
根据《导游管理办法》,导游出现强迫购物、吃回扣等行为时,最高处罚可以吊销导游资格证,涉事旅行社将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如果遭投诉19次的事实成立,而涉事导游对地方游客的侮辱和挑衅也属实,那么,依法依规进行严厉惩治,自不待言。值得强调的是,以此事为契机,梳理旅行社、导游生存发展状态,引导行业自律、规范发展,特别是推行科学合理的导游收入体系,消除“收入全靠购物补贴”机制,已经成为迫切事务。对于那些已经在经营和服务上展现无序之状甚至不讳以“混不吝”示人的旅行社,当有推动“优胜劣汰”的必要。
一家旅行社,偶尔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屡屡犯错还变本加厉。不予以最严惩治,如何服众?如何示范?
(来源:羊城晚报 评论员: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