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态赋能绿色转型,和谐共筑美丽中国
中国网8月19日电 2024年8月15日,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建设路径,通过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增强生态系统韧性,为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更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农田中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害虫、提高土壤肥力、保障作物产量,还能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确保粮食安全。
为响应美丽中国建设和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题,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近期以 “生态赋能绿色转型,和谐共筑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了系列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
活动一,开展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
自5月份开始,农业生态团队进课堂、进社区、进田间地头开展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和农业从业者对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对保护现状、主要保护措施和监测技术的了解,增强社会各界对保护行动的支持,从而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确保生态平衡和粮食安全。
活动二,开展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查
暑假期间,由生态系教师、生态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多个调查小组对湖南省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开展生物多样性样地调查。调查地点包括长沙、株洲、衡阳、岳阳、怀化、郴州等地的近百个国控农田生态系统监测点,团队利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区域内的鸟类、蝶类、蛙类和蚯蚓展开调查。调查结果为摸清湖南省农田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科学评价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健康状况提供基础数据。
活动三,探索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良策
面对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农田生物多样性带来的伤害,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团队多年来围绕农田生态系统绿色高值开展科研探索,寻求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双重目标同步实现。团队编制了稻田病虫草害生态防控、稻田肥料减量深施、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技术规程,构建了稻-鸭、稻-虾-鳝、稻-鱼-蛙等多个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开展田埂种植功能植物,构建田间生态岛,示范推广“以草控草、以虫治虫”等实用技术。
开展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显著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来源: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王华 秦婵元 何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