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先囤后付”预售模式别变成“先诱后坑”
近期,多家平台推出“先囤后付”的酒店预售模式,该模式凭借价格优惠、无需立即付款等优势获得了一些消费者的青睐。不过,酒店预售套餐兑付难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如何让“囤酒店”真正利好消费者,进一步激发消费热情,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所谓酒店“先囤后付”,是指打破了传统预订方式中“先付后住”的常规习惯,无需立即付款,不占用现金,过期自动取消,核销后产生账单。这种营销新模式为消费者降低了决策成本,减少了提前预订的后顾之忧,因而也成为酒店行业招揽顾客的新“流量密码”。
特别是,不少平台隆重推出的“0元囤酒店”,酒店套餐除具有价格低的优势外,还包括其他附加服务,如免费早餐、健身项目等,这不但赋予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能让消费者预订到性价比更高的酒店套餐,给消费者旅游住宿的带来全新消费新体验,也给文旅市场注入了新动能。
可是,这种“看上去很美”的服务暗藏很多“猫腻”,实则满是套路,甚至演变成了“先诱后坑”。譬如,酒店预售套餐在使用时遇到无法预约。又如,不能升级房间,以及退费难。甚至还会遇到临时加价,报道中提到,一位消费者平台预售的套餐价格是两晚3288元,但酒店要求临时加价800元。这不仅让消费者遭遇兑付难,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究其根源,除有些酒店预售见利忘义,故意给“挖坑”,恣意坑害消费者外。洒店在设计套餐产品时,往往会附加消费条件,像要求消费者按照当时市价适当加价。由于很多消费者是在饥饿营销场景下抢单,全然不顾消费条件等细节,可能在后续实际预订时,遭遇酒店无法满足其需求的情况。
“先囤后付”作为酒店行业营销新业态,无疑给对酒店服务监管带来了新挑战。一方面,市场职能部门和平台,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强化监管力度,对违约酒店加大惩治力度,畅通维权渠道,用强监管强处罚倒逼酒店“不敢越雷池一步”。
同时,酒店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公示或告知“囤酒店”产品适用范围、适用时间以及排除适用的情形,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细化入住方式、有效期、退款规则、违约责任以及赔偿等具体事项,一旦销售,就应按照承诺履行与消费者之间的预售合同,不能打任何折扣。
当然,作为一名消费者,自己也要多些理性,少些冲动,在囤酒店套餐时,仔细阅读读产品须知、适用范围及产品其他条款信息,做到心中有底。(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