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旅游中国> 滚动新闻>

高舜礼:打造云南茶旅融合的升级版(组图)

2025-02-08 15:1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点睛】对临沧来说,茶叶的历史底蕴深厚,有称作“锦秀茶尊”的茶树王,如进行若干专业化提升,便具有打造顶级旅游吸引物的潜力。临沧作为茶和旅游的资源大市,在茶旅融合上已有相当的基础和成果,期望通过不断的开拓创新,将茶旅融合之路走深走实,努力开创云南茶旅融合的升级版。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不仅是居家者生活之必需,也是旅游者所缺少不了的。茶旅融合由来已久,现代旅游概念尚未萌发之时便已开始。《茶经》作者陆羽、诗仙李白、大文豪苏东坡、大旅行家徐霞客,都是在旅途中见识茶、品享茶,留下诸多茶旅交融的逸闻趣事。时代发展到今天,茶叶主产区大多也是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如黄山、杭州、太湖、武夷山、婺源、版纳、普洱。茶旅融合,不仅使两大产业相得益彰,而且还可获得倍增之效。

2024年末,我前往临沧市的凤庆、临翔、双江、耿马、沧源等县区,对茶旅融合走马观花一番,经岁末年初的沉淀和消化,对打造云南茶旅融合的升级版有了一点思考。

一、打造茶尊核心吸引物

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崛起,离不开领军产品和核心吸引物,就如满天星斗仍需一轮明月。对临沧来说,茶叶的历史底蕴深厚,有称作“锦秀茶尊”的茶树王,如进行若干专业化提升,便具有打造顶级旅游吸引物的潜力。

--须经专业研究确认。锦秀茶尊树龄高达3200年,相当于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年代,比孔子还要早700年。是否已经最权威机构的专业认定,这是至为关键的问题。截止目前,仅有吉尼斯的确认,也未被发行过邮票。因此,亟需经过茶叶界最权威的论证和确认。

--申请适当的名号。锦秀茶尊这片区域,现有根茎50厘米以上的古茶800多棵,树龄约在数百乃至上千年。可否,申请成为世界农业遗产;或经全国专业性的机构(林业界、茶叶界)认定后,应给予某一种证书。现茶树悬挂的是三级古树的蓝色牌子,并未显示应有的尊贵地位。

--解决就近可观问题。现为保护茶尊而采取了“隔离”措施,游客难以“身临其境”,虽建有游步道和观景台,但都在百米开外,茶尊似乎成了只可远观的“标本”。陕西黄帝陵等地也有不少名贵古树,都未采取如此保护措施,建议将保护与利用相协调,在多学科综合论证的前提下找到更好之策。

--实施专业性旅游开发。游客中心周边所建房屋已不少,居民村落也有正在新建的房屋,外观、式样和色彩都有与乡野底色相和谐之忧,应加紧编制控制性的总体规划;当地村落可适度开发民宿,但最好是围绕茶文化主题,突出体现设计感、审美感、舒适感;可统筹研究茶旅融合,增加以茶类业态,由以卖茶为主,向可游览、可体验、可沉浸、可消费转变,提升茶旅融合的经济收益;停车场、达标厕所、旅游公路等,也应统筹加以改善。

二、打造冰岛茶主题小镇

特色小镇在全国有过几年喧嚣,因普遍缺乏产业支撑,好端端题材被做砸了,全国总计倒闭约数千家;但也有很少量生存下来,游客感兴趣的特色小镇成功了。

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作为天花板级普洱茶产地,所产冰岛茶相当于乌龙茶界的武夷山大红袍、白酒领域的飞天茅台。在一处叫“存木香”的冰岛茶庄园,我听拉祜族的罗老板介绍采收、制作、经营、品享冰岛茶的体会;也实地考察了冰岛老寨茶园和山下开发的定居新区。由于其特有的市场影响力,在收茶季节商贾云集、人流如织,平日则是无数慕名前来的各地游客,包括观光客、打卡者、买茶者,这源源不断的客流量,为开发茶主题的特色小镇提供了必要支撑。就目前格局来看,可分为三部分:

--老寨山上茶园。山上有百年以上古茶树335亩,五百年以上古茶树4952株。一棵被称作茶王的古茶,创出过“包采”鲜茶188万元的记录,现该树周边架设监控设施,不时提示游人勿停留、快离开。现已实行的山上种茶、山下居住,便于山上开展茶园观光、生态旅游、研学科普、休闲品茶。

--老寨山下新片区。为安置山上搬迁下来的村民,以每户500-800平米的面积,在山脚下兴建约70座楼房,实现了宽敞生活、成片定居,还建有游客中心等,有利于实行连片旅游开发。一是做茶、储茶、展茶、售茶,展示做茶工艺流程,开展茶文化科普、研学体验;二是讲茶、辨茶、品茶、售茶,普洱茶界有一说法“冰岛茶,水很深”,缘于市场价位的高企,一斤冰岛茶的价格,低则三五千元、较好的三五万元、最贵的十万以上,这便产生令人探究欲望,成为市场一大“卖点”;三是利用富余空间开展研学活动,广东丹霞山景区就有这类成功探索,楼上住宿、楼下教学和实操、室外不远处研学考察;四是开发茶主题的住宿和餐饮,不论是做高大上,还是简约风,都需进行专业策划和设计,体现差异、特色和审美,尽最大量地避免潜在性的雷同隐患;五是围绕茶文化、茶非遗、茶生活,适度配置夜间小型演出或娱乐活动。

--冰岛其它村民小组。冰岛村有5个毗邻的村民组365户人家,即冰岛、地界、南迫、糯伍、坝歪,皆以种茶和卖茶为业。可借鉴福建武夷山桐木关村(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的诞生地)做法,强调保护性开发,尽量小开发、微开发、弱开发,争取更好实现茶旅融合发展。

三、开发撒马坝旅游田园综合体

耿马县勐撒镇撒马坝有6000亩茶园,昔日叫“捧允送”,即土司官家的牧马之地;元朝时修驿道通往勐永、缅宁、顺宁、永昌,后成为茶马古道的组成部分;上世纪40年代,一度修筑美国飞虎队驼峰航线的野战机场;90年代初,该地规划为7个功能区块,计划开发为农、林、茶、果和养殖展示区,建成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将其定位为旅游田园综合体,既对应了历史文化底蕴,也顺接了产业发展逻辑。

--研究市场,对应客群。作为旅游田园综合体,首先强调以旅游为主打,业态配置首先考虑游客兴趣。2017年到2021年,全国审批过40多个国家级试点单位,多数面积在几十平方公里,普遍偏重农业种植,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旅游仅被作为拾遗补缺的配角,致使游客对开发项目缺乏兴趣。实践证明,开发田园综合体关键是坚持产业融合思维,切实研究市场、研究客源、研究需求,只有以此为统领,去规划、设计和配置业态才可行。例如,无锡阳山开发的田园综合体,主要规划了以下业态,包括乡村旅游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小镇群、主题酒店、文化博览等。

--以旅为抓手,覆盖各产业。强调旅游的抓手地位,就是在搞好田园种植的基础上,首先从旅游者感兴趣的业态配置入手,吸引游客有积极性地前往田间地头,进行观光、体验、参与和消费,进而让田园活起来、增加必要的经济收益。武夷山市香江茶业庄园全产业链融合值得借鉴,做到了有栽培、有科普、有展示、有制作、有培训、有传承、有品饮、有住宿。目前,勐撒镇有规模以上工业茶企2户、茶叶龙头企业7户、茶叶专业合作社46个、茶叶初制所95个,可以通过以旅游为抓手的重新梳理,构建茶旅融合的产品体系,由传统的种茶、制茶、卖茶,向茶旅融合的广泛化、深度化、系统化转变。

--旅游业态开发,应力求丰富多元。撒马坝靠近山坡有一处凹陷的微型梯田,弯曲回环的茶垄,形成类似手印(手指纹路)的景观。可依势就形地择一高坡处,修筑能够俯瞰的观景台,但不必花费巨资、建造突兀的高塔,理由是此类景观不足以支撑整片田园。可注重开发茶事体验活动,引导游客参与茶叶采摘、茶叶制作、茶叶品饮、茶文创开发,努力丰富茶旅融合的产品体系;其它的业态选配,应深研市场、创新特色,避免随波逐流,慎重引入市场泛滥的雷同项目,如玻璃栈道、摔碗酒、不倒翁小姐姐、打铁花等。

--挖掘驼峰航线机场题材,开展低空旅游飞行。可参照成都大邑建川博物馆的飞虎队装备陈列,适当挖掘和修复飞虎队机场跑道,部分再现驼峰航线的野战机场,如仓库、车库、弹药库等;与此同时,建设滑翔机、滑翔伞训练基地,开展低空旅游飞行。

--依托茶马古驿道,开发徒步游线。勐撒镇箐门口村现有茶马古驿道6公里,保存较完好的3公里。可通过沿线整治和配置条件,开展徒步或骑马行走古驿道;商业设施和综合业态的配置规模,应视客流量大小,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

四、建设茶文化旅居产品系列

应把茶文化作为临沧旅居发展的一项统领,形成独具特色的旅居产品系列。既大众价位、足量供给,又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可借鉴福建武夷山市“茗宿”标准,加强茶文化的覆盖与展示,将茶概念、器具、氛围、文史、精髓尽显旅居之中。

--开发茶咖主题民宿。凤庆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临翔区忙麓山昔归茶园周边、双江县勐库镇勐库河沿岸、沙河乡允俸村景亢组、耿马县孟定镇的遮哈社区大弄棒组等,依山滨水、环境清幽,有的紧邻茶山橘林、稻田咖园,有的依傍独木成林、佛教寺院,可围绕茶咖主题,开发兼及民族特色、乡土文化的民宿。

--用好现有等级民宿。如临翔区博尚镇幕布村的几寻暮舍,虽仅为丙级民宿,但设计、设施、配套、环境都较完善,院落也较开阔,服务项目较为齐全。这一档次的民宿或农家乐,适于接待相对高端的旅居者。

--重点开发茶庄园住宿。茶庄园主、茶业大户为接待茶商,大都建有接待设施,可按照旅游专业化要求,加以配套、装修和提升。如双江县冰岛老寨山下的搬迁片区、存木香冰岛茶庄园、临翔区昔归茶园的种茶大户,都可进行这类的提升尝试。

--打造茶主题酒店。凤庆县的3200红茶文化苑、红茶招待所,双江县乌龙茶园的云顶筑巢半山酒店,市场定位和建设档次虽不同,但都可按照茶主题文化酒店的目标进行改造提升。

--创意茶艺术客栈。耿马县孟定镇遮哈社区,有一邻水的南汀画院,枕塘滨水、田园风光,院内长满女人蕉、芭蕉和椰子树,建有几座竹楼,辟有手工作坊、画室画展、民宿茶室,可围绕民族文化艺术特色,进一步打造可旅居的艺术客栈。

--盘活旅游小镇。沧源县城的葫芦小镇是一处旅游地产项目或开放型的人文园区,正以低廉价格对外招商招租。可从市场现实情况出发,能够整栋出租的出租,不能出租的可参照国际青年旅舍,在加以装修、配齐设施后,向寻求廉价住宿的年轻旅行者出租。

五、推动茶旅产业深度融合

临沧不仅拥有丰富的茶资源,茶企业也有较强的融合发展意识,可对标国内先进案例,提升茶旅融合的深度和档次。

--创建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凤庆县安石村是第一桶滇红茶诞生地,“滇红活态博物馆”已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隔壁就是滇红茶生产车间、展销中心、销售直播间等综合大楼。可对标《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标准,按要求配置相应接待设施和标识标牌,创建滇红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或工业遗产基地)。临沧市各县区的茶叶主产区,凡有一定生产加工规模和接待基础的,都可对照工业旅游示范的相应标准,创建茶主题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发展茶特色的康养旅游。当下,康养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与茶旅的融合乃必然趋势。凤庆县3200红茶文化苑,提出探索新模式的康养旅居,拓宽了茶旅融合视野。应大力挖掘茶的特别康养功效,打造硬核式的茶康养理念、茶康养产品、茶康养服务,如茶浴、茶熏、茶足浴、茶桑拿、茶热敷、茶膏药、茶枕头、茶被褥、茶膳食、茶森林浴等。应推进茶旅康养深度融合,广泛发掘少数民族医学资源,搜集民间灵验之方、祖传秘方,由中医大师、地方名医“挂帅”,统筹茶疗、食疗、医疗、旅疗,研发市场认可的茶旅康养特色产品。在此基础上,开发一批茶康养小镇、茶康养特产、茶长寿补品、茶康养商品,把茶旅康养做成康养产业的新门类。

--推动茶旅由观光向旅居度假转型。这是当下发展趋势,不仅茶园旅游开发应如此,酒店民宿也应积极向休闲度假转型。沧源“65里林间茶”曾获评2A级景区,后鉴于人多车多可能影响有机茶品质,便取消了景区称号,从茶旅融合提档升级看是有必要的;3200红茶文化苑推出“慢生活”入住体验,组织与茶生产和品饮全环节的茶文化活动,也是尝试转型的探索实践。武夷山市提出“茶乡疗愈九式”主题产品系列,包括住茶宿、吃茶膳、品茶趣、探茶乡、泡茶汤、行茶径、赏茶戏、习非遗、学茶舞,就是向休闲度假生活转型的全面概括。

--大力开发茶旅商品。除了直接售卖茶叶,还应推进各类茶饮研发和饮茶方式创新。据专业人士介绍,新式茶饮包括瓶装茶、罐装冷茶和现制茶饮,2023年全国新式茶饮门店突破50万家,销售总额已达原茶销售额的一半。凤庆县“3200 Tea”的滇红茶饮品、沧源县的霸王茶姬,已进行了积极尝试和发展。可借鉴外地的做法,打造云南特色“下午茶”,包括文化氛围的营造、土陶茶具的研发、特色茶点的选配、民族歌舞的穿插等,不断创新和丰富茶旅融合业态。

六、研发徐霞客专题旅游

徐霞客是我国最著名的旅行家,一生游历对云南情有独钟。尤为可贵的是,他在崇祯十二年 (1639年)八月初五,从保山昌宁进入临沧,进行12天游历并做了详细记载(《滇游日记》中有近万字),至今虽已过去385年,但行进路线、途径地方、停住节点依稀可寻,为开发专题旅游提供了重要线索。

--徒步旅游线路。依据《滇游日记》,可选取记载详明而又保存相对完好的地方,配套必要的旅游条件,编制3-5公里的徒步旅游线路系列,涵盖当年徐霞客旅途的点、线、面。

--节点性的吸引物。《滇游日记》所记的驻留点,当下有条件开发的,如徐霞客下榻的锡铅驿站(即今勐佑镇习谦村)、足浴过的露天温泉,造访或下榻的龙泉寺、普光寺、东山寺,访茶、品茶的茶房、茶庵、舍茶寺,尤其是记述太华茶的高枧槽村(凤庆大寺乡马庄村),都可进行适当开发和再现。前提是尽量符合当时的情况,避免大开大建。

--茶饮及烹法。据研究者统计,《滇游日记》提到茶、茶果、茶庵、茶房等50多处,与寺庙或茶庵有关的(有交叉)50多处,提及瀹茗、瀹茶、煮茶、煎茶、煨茶、点茶、注茶,还记述茶地、制茶、茶艺、供茶、施茶、设茶、以茶易物,以及孩儿茶、太华茶、普洱茶等。可组织专业力量,加以研究、复原和再现,列为游客体验性项目。

--以徐霞客命名的餐宴。开发或利用以名人为由头的餐饮,是旅游开发的成功之道,如东坡肉、胡适一品锅、毛氏红烧肉、李徳鸭(江西瑞金),都有较好的市场卖点。徐霞客记述的临沧餐食不少,如胡饼、鸡枞、核桃、茶点,都可成为当地特有旅游文化品牌。还可开发以当地食材为原料的“霞客宴”,进而强化徐霞客品牌对茶旅融合发展的加持。浙江宁海县通过举办美食大赛,评选出极富当地特色的美味佳肴作为“霞客宴”,已取得可喜的探索成果。据介绍,宁海的“霞客宴”包括冷热菜各十道,如一市青蟹、大佳河对虾、长街蛏子、凫溪香鱼、长街泥螺、宁海土鸡、岔路黑猪、前童三宝、铜岭岗红薯。

临沧作为茶和旅游的资源大市,在茶旅融合上已有相当的基础和成果,期望通过不断的开拓创新,将茶旅融合之路走深走实,努力开创云南茶旅融合的升级版。(来源:中国网 作者:高舜礼)

【责任编辑:郭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