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滑雪旅游人次或突破5600万 市场潜力巨大
近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和中电信文宣科技公司联合发布《2024-2025滑雪旅游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基于中国电信手机信令、滑呗APP、高德地图POI、高德地图AOI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机器学习回归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和GIS空间统计等方法,对我国2024-2025年滑雪旅游市场进行预测。《报告》显示,我国滑雪旅游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正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滑雪旅游体验已成为越来越多民众的生活方式,逐步从休闲活动向健身、文化、社交等多维度拓展。2024-2025雪季,我国滑雪旅游人次有望突破5600万,市场潜力巨大。滑雪旅游成为推动我国冰雪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市场活力和长期发展空间。
滑雪旅游供给持续提升,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报告》显示,2024-2025年雪季,我国拥有676个室外滑雪场和59个室内滑雪场,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标志着“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成效显现。从空间分布来看,室外滑雪场主要集中在东北、京津冀和新疆阿勒泰地区,室内滑雪场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构建起北方室外滑雪与南方室内滑雪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随着滑雪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滑雪旅游供给的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有效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滑雪旅游市场持续扩张,需求呈现强劲增长
《报告》显示,2024-2025年雪季,我国滑雪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需求不断攀升,室外滑雪和室内滑雪旅游需求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目的地来看,室外滑雪旅游的游客人次空间分布整体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黑龙江、吉林和河北成为核心吸引区。与此同时,室内滑雪旅游需求呈散点分布,其中广东省的室内滑雪旅游人次最多。此外,室外滑雪旅游客源地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格局,而室内滑雪旅游客源地则呈现南强北弱的特征。总体而言,我国滑雪市场的供需格局日益清晰,北方室外滑雪和南方室内滑雪各具特色,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3.滑雪旅游需求日常化,短途消费成新常态
《报告》显示,2024-2025年雪季,31-44岁的游客是滑雪旅游的主力军。同时,男性游客占比预计超过60%。大多数滑雪游客的停留时长集中在0-12小时,占比约80%,而停留超过12小时的游客占比则较少,表明滑雪旅游趋向短途、快速体验。此外,约70%的游客选择在省内进行滑雪活动,体现了“就近”享受滑雪乐趣的趋势。随着滑雪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张,滑雪旅游逐渐成为一种便捷且受欢迎的休闲方式,消费日常化、短途化成为新常态。
4.滑雪旅游流动格局显现,区域互联效应增强
《报告》显示,2024—2025年雪季,我国部分重点区域滑雪旅游流呈现明显空间流动特征。从室外滑雪旅游来看,北京滑雪旅游流突破了空间邻近效应,对南方各省市客源具有拉动作用;河北滑雪旅游流遵循距离衰减规律,近程空间流动明显。黑龙江和吉林滑雪旅游资源丰富,具有高流入型特征,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具有强联系或较强联系的特征。内蒙古借助“十四冬”的成功举办,滑雪旅游持续升温,省内客源丰富,并吸引华东地区诸多游客。新疆滑雪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具有雪期长、雪量大、雪质优等特点,已成为西部省份的主要滑雪旅游目的地。从室内滑雪旅游来看,广东和四川滑雪旅游流呈现出明显的虹吸效应特征,与北京、山东等北方地区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
5.滑雪旅游需求持续升级,深度体验成新趋势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共有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其中8家度假地的滑雪旅游人次预计将突破50万;亚布力和崇礼滑雪度假地的滑雪旅游人次预计将超150万。同时,滑雪旅游的游客结构呈现出显著变化。女性游客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已有10家度假地的女性游客占比预计超过40%。尽管多数滑雪旅游者在度假地的停留时长主要集中在0-12小时,但超过12小时的游客预计达到160万人次。这一变化反映了滑雪旅游从单纯的短时体验逐渐向深度体验转变,游客需求开始更多集中在滑雪以外的综合旅游体验,如温泉休闲、美食文化体验等。
(来源:中国网 作者:伍策 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