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旅游中国> 滚动新闻>

中国西部春节“非遗游”“文化游”热度持续高涨

2025-02-11 09:00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手捧着葫芦,一手握住刻刀,10岁的姚靖一边认真听着非遗传承人的讲解,一边低头在葫芦表面仔细刻画。

今年春节假期,在父母的陪同下,姚靖来到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阮氏葫芦艺术馆,跟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刻葫芦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阮熙越学习刻葫芦技艺。

第一次在葫芦上用刻刀画画让姚靖感到很兴奋。她认真刻画的模样,也让阮熙越感慨不已,“春节假期,来体验传统文化的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多,说明大家对传统文化更加认同。”

阮熙越介绍,1月28日至2月4日,阮氏葫芦艺术馆接待游客近9000人次,其中大部分为学生和家长。他们了解刻葫芦历史,体验刻葫芦技艺,购买葫芦文创产品。

不只是刻葫芦,今年春节假期,剪纸、掐丝珐琅等非遗项目体验颇受欢迎。甘肃省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游客体验新鲜感的同时感受历史的厚重。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农历新年,“文化游”“非遗游”热度高涨。

在线旅游平台飞猪发布的《2025年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显示,追着非遗过大年成为这个假期旅游市场的顶流,包含非遗景点、非遗体验的“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大增40%,携亲友逛灯会、赏民俗表演等内容最热门。

非遗展演、社火巡游、年俗灯会等特色“文化游”活动在甘肃多地爆火。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全省共举办春节主题文旅活动1418项,累计接待游客18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1.9%。

西域商人向游客展示家乡特色、壁画中的飞天一跃而出、穿着精致汉服的游客寻找最佳出片点拍照……这样的场景在甘肃兰州“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随处可见。这个2024年底正式运营的街区以汉文化、陇原文化、丝路文化为核心主题,融合戏剧、歌舞、光影、沉浸式体验、美食等多种元素,为游客呈现多维度的文化盛宴。

“古今融合的感觉太棒了!”汉文化“粉丝”王秀秀专门从陕西省西安市赶到这个新开放的街区“打卡”,觉得“不虚此行”。该演艺街区运营总监陈超介绍,近期,演艺街区开展演出800多场次,接待访客累计约3.5万人次,综合收入300余万元。

春节期间,“文化盛宴”在中国西部遍地开花。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推出非遗产品展销、非遗年货大集、非遗美食品鉴推广等200余项特色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举办文化演艺、民俗、文博展览等727场文旅活动;青海省会西宁整合省、市、县(区)文旅资源,联动全省各市州文艺团队,推出14大类39项2000余场文化活动。

来自伊朗的萨尔曼最近在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分别“打卡”了大唐不夜城以及“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在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来自俄罗斯的薛琳娜和来自巴基斯坦的马杰跟随六盘山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学习印制蛇年生肖年画。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萨尔曼说,“在这既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学习到一些关于中国丝路文化的历史知识。希望有机会带家人一起来中国参观游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效祖表示,希望这些文化活动能够让游客在赏非遗精品、观民俗技艺、学传统手艺中,度过年味十足的“非遗年”,更好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魅力。(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文静 程楠

【责任编辑:郭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