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顺:“万企兴万村”助力莓茶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永顺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顺莓茶”的核心产区,种植面积达11.2万亩、覆盖全县18个乡镇,被誉为“中国莓茶之乡”。
近年来,永顺县紧扣“万企兴万村”行动要求,立足“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战略,以龙头企业为纽带、以数字技术为引擎、以产业政策创新为保障,构建出了永顺莓茶城乡数字供应链体系,推动莓茶产业全链条数字化升级,降低供应链间交易成本20%以上,缩短沟通时间 60%以上,帮助实现合作社、农户的收入增加2000余万元,实现“生产智能化、流通高效化、品牌高端化、利益共享化”,助力农民增收、村集体壮大、企业增效,探索出特色产业振兴的“万企兴万村”行动新路径。
链主引领,整合莓茶业态
永顺县以大丰生态为链主企业,合资组建大隆莓茶供应链平台,链接不二优品、半山农业、紫芽莓茶等龙头企业,整合供应链上游的44家加工厂、43家合作社以及仓储、物流等资源,打通供应链下游东方甄选、远方好物、交个朋友、红星大市场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借助阿里研究院数据支持,打破信息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茶农多赚钱、消费者少花钱”,提升永顺莓茶市场增量。
以链主企业主导的莓茶行业协会,积极对接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制定并发布了《绿色食品永顺莓茶栽培技术规程》《永顺莓茶加工技术规程》和《永顺莓茶产品标准》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并通过收购协议、平台准入、检测实验室建设等措施,严格执行产业标准。
创新“1+N”联农模式,1家链主企业对接N个村级合作社,借助“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创新模式,通过“保底收购+利润分红”机制,加强共富链接。其中,链主企业大丰生态已向种植户分红120余万元,年均发放用工工资40余万元,直接带动124户437人脱贫致富,间接帮扶2200人。而链主生态圈内企业半山生态则在砂坝镇合亲村成立了“乡村振兴基金”,拿出营收10%用于村集体经济建设,增强持续造血共富能力。
平台搭桥,提升产业质效
永顺县建成“中国莓茶网”及微信小程序数字供销平台,集成生产溯源、品牌推广、线上交易等功能,联动东方甄选、红星大市场等渠道,实现产销数据实时共享。通过阿里研究院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将推动莓茶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35%,带动茶农增收20%以上,真正让“山货出山、好茶卖好价”。
为莓茶产业搭建生产加工、品检溯源、品牌宣传、线上销售、人才孵化、供应链管理六大数字平台,对莓茶企业多维数字赋能。实现全流程精准管理,推动芙蓉镇、毛坝等核心产区“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部署,积极对接阿里云ET决策支持,逐步构建数字身份追溯体系,开展莓茶数字供应链相关培训800人次。召开永顺莓茶城乡数字供应链推介会,促成供应链平台与省数字经济促进会、省生鲜供应协会、省茶叶协会、长沙沐沐依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等行业组织、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
政策创新,强化要素保障
县级层面成立了产业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县领导联系产业链(集群)分工方案和数字经济产业链链长制,统筹推进全县数字经济产业链建设。出台了《永顺县乡村振兴农业特色产业扶持管理办法》《永顺县“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对发展永顺莓茶产业的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给予了明确的支持措施。如,对莓茶开发上百亩的每年按每亩100元进行奖励;对成立2年以上正常运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给与经费补贴等等。出台了《永顺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建设方案》,规划永顺数字产业园项目10个,全力推进衡阳·永顺“飞地园区”战略实施并落地,借鉴衡阳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经验,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永顺样板。
永顺县助力企业数字转型,积极引导企业上云,大力实施推进电子政务外网统一互联网出口、5G基站等项目建设。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489座5G基站建设,累计投资约5000万元,同步完成了72家企业上云工作。针对永顺莓茶产业优势,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与湘西长行、永顺农商行联合推出有关信贷产品——“莓茶贷”“商会贷”,满足莓茶产业各环节从业者的金融需求。其中,“莓茶贷”特别授信金额2000万元,以每户平均10万元的标准,为200余户客户提供规模化的“莓茶贷”推广服务。“商会贷”通过商会组织与莓茶企业有效衔接,累计授信客户数180户,授信金额2.89亿元,户均授信160万元,让利减费648万元。(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建曲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