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旅游中国> 滚动新闻>

河北兴隆乡村振兴交亮眼答卷 产业筑基活力满满

2025-02-13 10:4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大杖子镇车河口村的兰花产业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的海洋。各种兰花争奇斗艳,色彩斑斓的花朵在翠绿叶片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工作人员忙着将精心挑选的兰花进行包装,准备运往各地市场。一盆盆娇艳的兰花在温室中绽放,为蛇年春节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氛围,也成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的一抹亮色。

基地负责人刘小双说:“春节是花卉销售的旺季,我们的兰花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我们都是订单式销售,这个棚里的所有花都已被提前预定,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确保能满足订单需求。”

大杖子镇兰花产业基地正是兴隆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生动成果。去年以来,兴隆县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精准发力,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1.2万元,同比增长13%,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动能更强。从特色产业培育到品牌建设突破,从乡村治理提升到文化乡村赋能,该县正以扎实的步伐走出一条山区县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产业筑基:现代农业释放发展活力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做强产业才能走上致富道路。近年来,兴隆县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富民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2024年兴隆县全年投入衔接资金2.7亿元,实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项目84个,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全县建成4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推广林下经济作物2.7万亩,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49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73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国家级示范社8家。金鑫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凭借突出表现,成功跻身河北省“十佳”农民合作社行列。

在产业布局上,兴隆县注重因地制宜,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模式。大杖子镇的兰花产业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大杖子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兰花种植产业,形成了新品种研发、种植、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目前,全镇兰花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亩,年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此外,坐落在六道河镇的北京山谷景区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景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了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景区还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农特产品展销会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年,兴隆县全年接待游客50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9亿元。

品牌突围:特色农业擦亮“兴隆名片”

2024年12月10日,由兴隆县人民政府主办,兴隆县农业农村局承办的兴隆县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暨兴隆山楂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在北京市举行。

活动中,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与北京义利面包食品有限公司,高老太食品(兴隆)有限公司与北京翮翰旅游观光园有限公司,分别就产品购销达成了合作协议,并进行了战略签约仪式,推动兴隆山楂及特色农产品的产销对接与市场拓展。

近年来,兴隆县不仅注重山楂品种资源的发掘与整理,通过优选品种、提升品质,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楂生产体系,还加大了品牌宣传与推介力度,有效提升了兴隆山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4年依托资源优势,兴隆县农业品牌建设实现多点突破:“兴隆山楂”斩获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并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兴隆香菇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鑫雅斋空心山楂、长城绿源甘栗仁荣登全国特质农品榜单。品牌矩阵的壮大,助力兴隆县成功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进一步提升了县域农业竞争力和知名度。

在品牌打造过程中,兴隆县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推动农产品向高端化、精品化方向发展。“树下经济”便是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各乡镇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在林下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高附加值作物,形成了“树上结果、树下生金”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7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乡村治理:和美乡村绘就宜居画卷

近日,走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塔前村,总投资618万元的雾灵山镇塔前村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运营良好,持续为当地老年人带来福音。

塔前村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聚焦65岁以上空巢老人和“五保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三餐、就医、洗浴、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同时,中心还提供红白喜事招待场所,既规范了礼金、招待标准,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除了服务老年人,塔前村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还面向全村65周岁以下村民、周边工地工人、外地游客、附近工厂职工等人员开放食堂,按照每人每天20元餐费收取,为更多群体提供便利。此外,中心还提供红白事招待、桌餐预定等服务,进一步拓宽了服务范围,提升了运营效益。

塔前村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实现了经营性收入的持续增长。这些收入全部用于中心设备管护、食材采购等,有效解决了养老中心资金运转问题,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农村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生态治理领域,兴隆县创新实践成效同样显著。青松岭镇花市村探索的“潮汐式”生活污水收集转运模式,通过科学管理,实现了污水的高效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改善了村庄环境,还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24年作为河北省唯一案例在全国推广。此外,雾灵山东梅寺村、六道河镇南台村获评“全省美丽休闲乡村”,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全县加快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并以农村改厕工作为突破口,获评“全省改厕试点县”,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形成示范效应。

文化铸魂:美丽乡村焕发新气象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兴隆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治理与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大年初一,安子岭乡诗上庄村,村里热闹非凡,村民们兴高采烈。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承德市摄影家协会联合组织6位摄影家走进诗上庄村,为全村251户村民拍摄“全家福”,其中,摄影家陆占林还为村民们带来了书法家书写的“福”字,可谓祝福满满。诗上庄,这个坐落于燕山脚下的小村庄,以其独特的诗歌文化闻名全国。村里先后走出了4位中国作协会员、12位省作协会员,成为远近闻名的“诗歌村”。

近年来,诗上庄村以诗歌文化为引领,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将诗歌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村里建设了诗碑、诗墙、诗林等文化景观,每年举办“村晚”、赛诗会等活动,让诗歌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村民忙时种田闲写诗,活跃文化生活的同时,传承了乡村文脉,为培树文明新风奠定了基础。”诗上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海苹说道,诗歌文化已成为诗上庄的根与魂,浓郁的文化氛围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文明的向往。

除了诗上庄,兴隆县还通过多种形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六道河镇北坎子村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音乐会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风情,成为全县文化振兴的典范。

此外,兴隆县还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党员示范户”“乡村振兴先锋队”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了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兴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邵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产业提质、品牌增效、生态优化等方向,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迈进。未来,兴隆县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旭 吴亚平 张天宇)

【责任编辑:郭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