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隆回政协常委刘冶青:加强外卖食品安全监管
2025年2月17日,政协隆回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隆回县农商银行石门支行行长、政协常委刘冶青在大会上做委员议政发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卖行业持续快速扩张,在满足公众便捷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外卖食品安全问题频现、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难等问题,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截至2024年初,隆回县内注册的外卖平台商家数量已达到420家,同比增长20%,日均订单量突破1.5万单。2024年仅上半年就接到的外卖食品安全相关投诉达402起,同比增长9.2%。
刘冶青委员根据实际调查,引起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商家资质不达标,未取得或租借、共用食品经营许可证。据县市场监管局抽查发现,此类问题在新注册的外卖商家中占比高达20%。
二是平台审核宽松,部分平台甚至存在默许违规行为。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外卖平台审核流程宽松,甚至主动为商家提供通过虚假宣传、刷单等方式进入美食榜单的所谓“优化”建议。隆回县约40%的用户表示曾发现商家描述与实际食品质量严重不符。
三是不提供堂食的外卖店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许多只提供外卖的商家隐匿在居民楼或偏僻的城郊区域,缺乏实体门店,极难通过传统的线下巡查发现问题。这些“隐形餐馆”往往成为食品安全投诉的高发地。
四是外卖配送环节存在食品污染风险。配送的过程中,因配送箱清洁不到位或未采取温控措施,导致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刘冶青委员建议:
一、加强商家资质审核,规范外卖行业准入
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外卖平台,对新入驻商家严格实行食品经营许可证核查制度,确保商家资质真实可靠。为杜绝租借营业执照或上传虚假资料的行为,对提出申请的商家一律进行实地认证;定期开展商家资质复查,设立“黑名单”机制,对违规商家进行公示并禁止其入驻外卖平台。
二、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完善审核与配送环节
强化平台审核机制,严惩默许或协助违规行为的外卖平台,必要时可暂停其运营资格。要求外卖平台对配送员开展定期培训,确保食品运输过程符合卫生标准,并制定统一的配送箱清洁标准。推广使用智能温控配送设备,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温度,同时定期抽检配送食品质量。
三、强化执法力度,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加强县级市场监管人员培训,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定期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取缔违规商家。依托大数据技术与外卖平台合作,实时监测商家经营行为,并对高频被投诉商家进行专项检查。
四、鼓励外卖小哥举报监督,建立社会共治体系
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外卖员在配送过程中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时主动举报。聘请部分外卖员作为食品安全监督员,进一步提升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的覆盖率和效率。
刘冶青希望,在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参与者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构建起外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外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网 作者:伍策 曾诗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