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组图)

发布时间:2025-04-11 14:36: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冯子  |  责任编辑:郭旭
大字体
小字体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要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即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奋战在科学治沙一线的阜新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两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投身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火热战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果,书写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答卷,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阜新力量。

阜新,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这里曾经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及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风沙通道,如今,黄沙退却,绿意延展,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两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阜新人民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知责担责、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矢志不移,接续奋斗,全力以赴投身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为“三北”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辽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改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防沙治沙,方案先行。我市明确了堵住风口、打造屏障、系统治理“三步走”总体思路,制定了《阜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行动方案(2023—2030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确立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带三区”攻坚格局。其中,“一带”即科尔沁沙地南缘锁边林带,“三区”即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示范区、柳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绕阳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

今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行动方案》中期目标实现之年。盘顾来路,两年来,阜新人民战风沙,缚黄龙,取得了丰硕成果。

——沙化林草地治理成果斐然。全市营造林面积超33万亩,沙化林草地植被综合盖度低于60%的面积减少20万亩。

——沙化耕地治理成效显著。沙化耕地治理覆盖面积40万亩。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密治沙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探索出沙化耕地治理的有效路径。

——废弃矿山实现由“黑”到“绿”的转变。废弃矿山复绿5.29万亩。

——“水润阜新”建设扎实推进。完成灌区节水改造2万亩,治理涝区41万亩,治理河道370公里;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20.25万亩,水土保持率达到68.24%。

——“全域苗圃化”深入开展。新增绿化面积356.3万平方米,建设3座体育公园,新建及改造口袋公园23个。

——科技赋能开创治沙新局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尔沁沙地南缘植被恢复示范区科技高地在我市挂牌成立,阜新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成为国家团队重点研究课题。

——沙地生态系统逐步稳固。全市植被覆盖度显著提升,仅存的2.7万亩半流动沙地全部得到固定。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大气降尘量降低了32.0%,气溶胶光学厚度降低了19.4%,持续筑牢辽西北生态屏障。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黄羊、狍子、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步扩大,出现东方白鹳、大天鹅等珍稀候鸟在阜新越冬现象。——绿富同兴新场景加速生成。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酸枣、彰武县“樟嫁红”(樟子松嫁接红松)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精心打造一条精品沙地旅游路线,德力格尔景区成功创建辽宁首家国家5C级自驾游营地和AAAA级景区,成为治沙经济新名片。

两年来,阜新人民治沙亮点频频。

——提出“治河先治源”思路,对细河、绕阳河、养息牧河三条大河源头实施“三河源”保护工程,创造性打造细河山地灌木园、绕阳河生态乔木园和养息牧河沙地草木园,推动治水从治标向治本、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引领治水由截污治污迈向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新阶段,为全国河源地生态治理提供样板。

——总结形成的防沙治沙“4+2+2”模式,得到国家林草局高度肯定。即实施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四大工程”,开展以肥改沙、以调减沙“两项改良”,落实以养退沙、以法治沙“两项保护”。

——实施百万亩农业单产提升攻坚行动。在沙地上种出亩产超2000斤的玉米“吨粮田”,实现了“沙区变粮区”“沙丘变仓丘”。

2025年,阜新持续聚焦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六个突出”为抓手,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突出统筹抓好重点项目。围绕沙化林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以上、沙化耕地治理覆盖率达到30%、农田防护林配置率不低于40%、区域水土保持率目标值70.16%等关键指标,深入实施“三北”六期、科尔沁沙地南缘综合治理、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地方投融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打造“一带三区”治理样板。

——突出提升推进技术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专家智库,围绕风沙地生态修复及改良利用、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化协同治理、北方防沙带山水林田湖草沙耦合机制与系统修复模式、科尔沁林草一体化高效经营模式、柳河流域沙化机制与生态修复、辽西北水土保持模式、有机肥利用等重点工作和任务,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沙地治理的科技水平,为生态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突出强化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壮大生态产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精心设计“沙地绿洲穿越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打造生态休闲度假区、“治沙人家”特色旅游品牌,举办“阜新沙地生态旅游节”,提升阜新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突出共治加强区域合作。与内蒙古通辽市、省内沈阳市等5市开展科尔沁沙地联防联治,共同推进沙化土地监测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合力推进千里阻沙带、柳河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着力破解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防沙治沙难题。打造区域特色沙化土地治理与产业发展示范带,建立产业合作联盟,加强企业间合作交流,共同开拓市场。

——突出协同提升资源保护能力。坚持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标本兼治,着力在“谋空间、强保障、守红线、优生态”上下功夫,加强对治理成果的巩固和保护。

——突出氛围加强宣传教育。全面展示防沙治沙科学理念、先进做法和治理成果,讲好防沙治沙阜新故事,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治沙的良好氛围。昔日黄沙肆虐地,今朝绿水映青山,这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成果的生动诠释。又是一年春和景明、万物复苏,为了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为了给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增绿添彩”,这场硬仗,我们一定打赢,也必将打赢!(来源:中国网 作者:冯子)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