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舜礼:旅游可多大程度分享“城市更新”红利?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委负责人解读意见出台背景和主要政策措施。
by 张春华
对城市旅游业发展来说,该意见的出台可带来多大程度的现实红利?
一是可提升城市形象和旅游品位。对于一个国家和城市来说,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状况,直接反映的是国家形象和文明程度。譬如,前往一些发达国家做商务考察,与到一些不发达国家去旅游,感受的城市面貌有巨大的反差和落差。对于我国来说,随着经济实力增强和国民生活改善,城市形象和功能的提升势在必行。因此,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对城市形象、旅游形象、国家形象的全面提升。
二是可拓展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老旧区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生活场景,但由于建筑迭代、交通阻塞、人口密集,长期以来成为令人望而生叹的开发禁区。这次城市更新尤其强调,“严禁以危险住房名义违法违规拆除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文物、历史建筑”,使得这些城市资源得以保护;与此同时,随着生活要素疏解、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停车场地增加,也为这些城市片区的开发利用创造可能,从而逐步增加一些新看点、新去处。
三是可增加城市旅游度假空间。近些年,全国很多城区在城市更新中,通过对老旧街道和房屋改造,开发了一大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精品民宿,如浙江桐乡的乌镇、丽水的松阳,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安徽黄山的屯溪,云南大理古城等。在持续推进的城市更新行动中,将老旧城区和历史街区改造为旅游休闲度假空间,将是主要的方向,但未必拘泥于一个模式,还可在城市功能置换和业态开发上做更多创新和开拓,以赢得更为开阔的休闲度假空间。
四是可改善主客共享的休闲场景。服务于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目标。该意见提出,“持续推进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建设,提高乡土植物应用水平,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加群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加强城市更新重点地区、重要地段风貌管控,严格管理超大体量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实质上,就是改善提升日常生活环境,增加市民休闲消遣场所,打造近距离舒适的生活圈,无论是对市民、还是对游客,都是主客共享生活场景的改善和提升。
by 张春华
至于旅游发展的红利和空间到底是多大,不可一概而论,将取决于各地城市更新的精细化、深度化、专业化水平。从比较理想的角度来说,很重要的是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高度重视,把好机遇。以往城市旅游的发展,多是环城市周边,逐渐形成休闲度假带;主要原因是城市中间的老旧片区、城中村,建设密度太大、利益盘根错节、旅游开发很难插足。这次城市更新改造,中办国办专门印发工作意见,跨部门联合出台政策,使得城市更新有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对城市旅游发展来说,也可能是最后和最好的机遇。
--做好规划,集中发力。对于城市旅游来说,理想状态是串联成片、连点成线,而不是七零八碎、零打碎敲。因此,根据既有的旅游功能分区和规划,紧紧把握城市更新的机遇,进行适当拓展和调整,穿成线、连成片、缀成带,进行文旅业态的成片开发,就如同北京的“故宫以东”、“南锣鼓巷”“什刹海”和重要胡同片区,有可能成为城市旅游新的增长点。
--市场招标,专业设计。若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老旧城区的更新目标,那么其本身就不只是更新,而是城市功能的置换,也就是将城市原有的生活或商业空间,置换和改变为文化旅游发展空间。这对规划和设计便有质变的要求,需要专门的文旅团队承担,而非仍旧是城建规划团队。近些年,一些城市更新文旅项目不成功,很重要原因就是设计和创意不到位,文旅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彰显。因此,在统筹协作的前提下,要强调文旅规划的专业性,做好文旅业态设计,要因项目施策,强调文旅业态创新,不能一个团队包揽一切,一张图纸用到底。
--旅游主导,主客共享。城市更新不等于城建更新。尤其在涉及城市功能置换时,一旦使用对象由以市民为主,变为局部地域的游客为主,城市业态和功能的配置,就要进行根本性变化。虽然主要业态仍是主客共享,但要强调以游客需求为主导,把游客的喜好和便利作为首要满足的目标,市民的需求则是从属和为辅的。在这方面,先前一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旅游功能配置、精品民宿建设,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值得在未来很好借鉴。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近年来,在历史文物和带有文物价值老旧街区的利用上,越来越多的地方打破单一保护的僵局,在统筹利用上迈出很大步伐。如今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上,要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对城镇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文化遗产资源划定最严格的保护范围,使得如何有效利用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据了解,目前像云南大理喜洲镇的全国文保单位喜林苑用来开发经营民宿的,在全国属于较为少见的案例;是否值得加以推广和学习,让更多的老旧街区和建筑得以充分利用,可能确有必要打破传统思维的一些惯性。
(来源:中国网 作者:高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