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靖西的莽莽群山间,大地裂开了一道深邃的伤口,这便是通灵大峡谷。它如一位沉默的智者,将亿万年的地质秘密封存于这深谷幽涧之中。
通灵大峡谷,是地球剧烈运动的遗迹。峡谷主体由石灰岩构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观。它形成于古龙山期地壳的剧烈抬升和断裂,在漫长岁月中,雨水与地下水的侵蚀不断雕琢,最终撕开了这道深达三百余米、全长近三公里的巨大裂缝。行走其间,但见两侧峭壁高耸入云,几乎遮蔽天光,嶙峋的岩壁陡峭如削,仿佛随时会倾轧而下。抬头仰望,天空被挤压成一道蜿蜒的蓝色缝隙,阳光艰难地穿过峡谷顶端繁茂的原始植被,在湿滑的岩壁和幽暗的小径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谷底溪流淙淙,水流清澈见底,在巨大的岩石间奔流跳跃,水声在封闭的空间里被无限放大、回荡,更添几分深邃与幽寂。
在这与世隔绝的深谷中,生命以最坚韧的姿态绽放。通灵大峡谷拥有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堪称一座鲜活的自然生态基因库。谷内终年温暖湿润,云雾缭绕,为各种珍稀植物提供了绝佳的庇护所,荟萃了140多个科两千多种植物,其中有许多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如桫椤、莲子观音座蕨、金丝李、枧木、润楠、桄榔树、火焰树等。峡谷深处,古老的桫椤树亭亭如盖,其羽状叶片舒展,它们是恐龙时代的孑遗植物,静静诉说着远古的传奇。野生芭蕉丛生机勃勃,宽大的叶片在微风中摇曳。附生在潮湿岩壁上的蕨类植物,形态各异,翠绿欲滴,像给冰冷的岩石披上了柔软的绿毯。溪流边,石菖蒲、翠云草等喜湿植物茂盛生长,苍翠欲滴。空气湿润得几乎可以拧出水来,苔藓在每一寸可供立足的岩石表面蔓延,因此,踏足其上,需格外小心。
峡谷的灵魂,在于那从天而降的通灵大瀑布。 沿着湿滑陡峭的石阶下行,水声由远及近,从隐约的轰鸣逐渐化为震耳欲聋的雷霆。当高188.6米的通灵大瀑布豁然出现在眼前时,其壮阔足以令人屏息——巨大的水流自断崖顶端轰然跌落,仿佛银河决堤,直坠深潭。瀑布跌落处激起漫天水雾,在阳光照射下,常有彩虹飞架于水雾弥漫的深潭之上,如梦似幻。瀑布下方是深不可测的“通灵宝洞”,水汽弥漫间更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当地壮族传说中,此瀑布与深潭是通连地府、沟通神灵的所在,故得名“通灵”。奔腾不息的瀑布,是峡谷最强劲的心跳,也是大自然最磅礴的抒情。
这深谷秘境中,人间烟火亦悄然渗透。在峡谷相对开阔的一隅,常能遇见摆摊人。她们多是附近村寨的壮族居民,在路边一处,安静地坐在小竹凳上,面前摆放着用峡谷周边采来的草药或是小工艺品,为游客提供一些便利的补给食物和水。工艺品造型带着山野的质朴气息和手作的温度,买了一根黄瓜感觉格外脆甜。一位摆摊的老人告诉我,她在这里摆摊多年,“看着路从泥巴路变成石板路,看着人越来越多”。问及峡谷名字的由来,她望向轰鸣的瀑布方向,带着浓重的口音:“老辈人讲,那水底下有龙宫,心诚的人能感应到哩。”似是喃喃低语,却道出了“通灵”二字在民间的精神内核: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朴素信仰。
夕阳西下,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出峡谷,回望时,群山的葱茏绿意又已将谷口遮隐,水声依然隐隐传来。通灵大峡谷,这座大地深处的隐秘殿堂,它不仅是地质运动的壮丽史诗、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也是古老传说的神秘载体和现代旅游图景中的一方净土。幽谷中潺潺的溪流声,是大自然在大地深处隐秘叙事,讲述着关于这颗星球亿万年沧海变桑田的变迁。
(来源:中国网 作者:尤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