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旅游中国> 滚动新闻>

五里坪村发展路径:产业富民 从单打到百花齐放

2025-07-04 16:4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盛夏时节的湖南省泸溪县兴隆场镇五里坪村,万物生长,绿意盎然。村民罗仁枝蹲在田头的水渠上,拧开进水阀,为稻田灌溉。

“以前这里一遇汛情,就变成了‘水打田’,是工作队让它变成了良田。” 看着这600余亩良田绿浪翻涌,他笑开了花。这良田沃土不仅丰了老百姓的粮仓,更筑牢了五里坪村的致富根基,成为中国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扎根五里坪村四年倾情帮护最生动的注脚。

2021年,肩负着央企的政治责任与社会担当,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跨越千里,扎根五里坪村。四年,一千四百多个日夜,队员们以村为家,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将“水”的专业优势与深情厚谊,深深融入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书写了一份饱含艰辛与成就的“帮护答卷”。

“水困”破题:从“望天愁”到“田生金”,筑牢民生之基

五里坪村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导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遇上汛期,田土破坏严重,“水打田”曾是困扰村民生产生活的最大痛点。

水患不除,产业难兴……这些“水困”,成了工作队的首场硬仗。四年间,队员们田间地头勘测水文地质;多次召开会议征求民意;多方协调资金,累计整合资金1060余万元,修缮山塘溪坝4处、疏浚渠道4000米、修复垮塌渠段15处、修复水毁水田400亩,农田灌溉覆盖率提升至95%;投资800余万元改造两条总长3800米的河堤,彻底消除600余亩良田洪涝隐患。看着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村民梁一谷感慨:“现在再也不担心‘水困’了。”

山路突围:从“羊肠道”到“致富路”,畅通发展血脉

要致富,先修路。水电八局深谙此理。过去的五里坪村,道路泥泞狭窄,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农产品运不出,生产资料运不进,严重制约发展。

工作队将基础设施改善作为打通发展“任督二脉”的关键,投入460余万元,完成4条进村主干道加宽提质并铺设沥青、硬化巴斗山公路2.1公里;新建产业路500多米、产业桥1座,设置错车道,实现“组组通硬化路”,解决300余户出行难题。

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不仅连接了家家户户,更将村子与外界市场紧密相连。路通了,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足了,收购农产品的车辆直接开到了田间地头。“以前卖头猪要几个人抬下山,现在商贩开车到家门口收,省力又增收!”养殖户罗通军喜上眉梢。

产业富民:从“单打一”到“百花放”,激活内生动力

工作队紧抓兴隆场镇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的契机,深耕“土”味“特”色,获评镇域产业发展示范村。

做强传统产业。工作队出资,以每亩200元的标准奖励种烟大户,鼓励烟农继续多种烟、种好烟。并从精准育苗、科学移栽到绿色防控、合理施肥,为烟农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助力农户提升烟叶品质和抗风险能力。新建20栋烤烟房,实行“烟稻轮作”模式,让土地年利用率提升30%。如今,该村烟叶面积从2021年的150亩扩大到2025年的500亩,种烟大户也从6户增加到13户,每亩烟田务工收入超3000元。

做大特色产业。玻璃椒产业推行精益生产理念,架设滴灌管网到田间,电商直播车直接开进地头。2000亩玻璃椒基地成为“辣椒示范村”,玻璃椒销售额达400万元。新造300亩高产林,给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1000余个,增收56余万元。

做好新兴产业。投入81万元建成5G恒温大棚里,大力发展黑皮鸡枞菌种植。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培育本土种植能手60人,吸引12名返乡青年参与管理,带动40户村民就近就业,年产菌菇3万斤,户均年增收1.2万元,当年即新增集体经济40万元;累计带动2000余人次就业。引导村民利用高山荒地发展南板蓝根种植30亩,联动非遗企业建立“订单种植+技术指导+保底回收”机制,亩产达5000斤,带动20户村民户均年增收8000元。

四年来,水利八局的帮扶不仅着眼于物质条件的改善,更注重村民幸福感的提升和精神面貌的焕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80盏,让山村的夜晚不再漆黑。帮助危房改造35户,实施改厕改圈工程,获评泸溪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推行红蓝双十条”村规民约,获评州级“清廉家风靓村寨”。累计走访慰问逾百户特殊家庭,发放扶持资金1.5万元,帮助32户监测户发展特色产业。 

四年的倾力帮扶,结出累累硕果。五里坪村集体经济突破120万元,实现村强民富。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21年的1.6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3万元,实现收入翻番。

(来源:中国网 作者:胡灵芝 彭郅)

【责任编辑:郭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