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旅游中国> 滚动新闻>

高舜礼:“康养”,如何助力民宿经济(图)

2025-07-21 15:5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把民宿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前提是要有相应的规模、可持续的接待量、比较可观的经济收益。做到这一步,并非很容易。现在很多地方致力于民宿建设,但入住率尚好、收益也说得过去的并不多。事实证明,单凭某方面的资源优势,只能赢得较低消费的周边客源;要尽快走出民宿发展的初级阶段,还要在丰富民宿内涵和拓展外在吸引力上下功夫,方能使民宿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一、民宿经济依托的诸多优势

近几个月来,我前往多个省市,看了若干的民宿项目,尤其是在广元曾家山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听了若干发展案例分享、业界大咖对话。总的感觉是,发展势头不错、潜在隐忧不少、爬坡攻关很叫劲,关键还是要看发展大思路。

近10年,民宿在我国发展快马加鞭、百花齐放,就数量增长和类型创新而言,可谓日新月异、异彩纷呈,但成长性很好的目的地或大片区占比不大。一些地方沉溺于开发民宿,似乎民宿成片起来了,民宿经济就自然长成了;至于入住率和经营绩效怎样,是年年递增、还是每况愈下,往往不去面对和思考,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为何要下力气发展民宿,有什么明显优势之可言?各地的思考与回答是不同的。有的是拥有紧靠主要客源市场的优势,如浙江莫干山毗邻长三角大市场,仅微度假的客源就很充裕;有的是拥有自然地理的优势,如四川广元市的曾家山海拔1300米,夏季与四川盆地内的多数城乡形成清爽与湿热“两重天”;有的拥有乡村古村老屋和传统文化保存的优势,如浙江丽水松阳、景宁;有的拥有毗邻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如云南大理洱海之滨、丽江大研古镇等。还有其它各自认为的市场优势。

整体来看,民宿集群发展所依托的上述优势,绝大多数并非是绝对和唯一的,只是相对和比较而言的。以自然资源较好的类型为例,空气质量好、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多,这在全国虽不普遍,但并非多么稀缺,起码无需排队或很大提前量就能预订到;以冬季气候温暖之地为例,反季节特征的确是较好的卖点,但这类区域也并非只有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的很多市县都可避寒,而且冬季正是冰雪旅游旺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是很多游客的向往;有的地方温泉资源甚好,但如仅用作泡汤和足疗之类,再好的温泉也与泡热水澡无大差异。尤其应该保持清醒认识的,在当下交通条件日益便利之时,从全国各主要客源地到各省市的目的地,乘坐高铁或飞机也就仅数小时而已,“朝发夕至”已是极少数。这表明,民宿市场的客源竞争已经全国化,封闭于一域,满足于一隅,已极不现实。

把已建的民宿充分利用起来,并争取尽量高的入住率,不能搞“靠天吃饭”那套,必须打造过硬的市场竞争力。近些年,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努力,但大量的事实证明,搞民宿、建房子并不太难,难就难在如何吸引客源、保持较高的入住率,需要打造根本性的竞争力,塑造可持续的客源输入机制,这是需要一番真功夫、硬功夫、巧功夫的。

二、民宿经济与专业康养的融合发展

10多年来,我所看到的知名民宿不下千家。对于经营多年、保持较高入住率的民宿,不论是“网红”还是“网寂”(我自造之词),都会情不自禁、油然而生一份敬意和钦佩;却很少为某地勃发而兴的民宿片区叫好,因为命运和结局未必会遂人愿,大的概率往往是凶多吉少。

如何争取办好民宿、少缴些昂贵的学费?各地从未停止探寻自救之方,关键是立足实际、发挥特长、借势用势、融合发展,最终找到适于自身的救赎之法。譬如,壮大城市商贸、发展度假旅游、培育康养产业、开发文旅吸引物、打造“网红”形象等,都是与之命运攸关的外围因素。其中,专业地发展康养旅游,对于托举区域性的民宿市场,支撑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尝试之路。

就当前民宿与康养的融合发展看,可分为三个层级或阶段:

一是候鸟式的异地生活。游客通过租赁民居或民宿,廉价吃住几个月,过一种大众化的异地避暑或趋暖生活。由于气候适宜而过得“舒坦”,肌体上有一种舒适感,吃得香、睡得着,心情也舒畅,这便是一种自然状态的康养生活。这类客源大多从众而来、就近就便、量大时长,不大需要额外的配套,对于大众化、初级化的民宿市场,具有主力军式的支撑作用。这个阶段的客源市场,也被认为是民宿产业、康养产业的初级阶段;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异地更便宜、服务更好、环境更清净,便会改变候鸟生活的目的地,选择其它地市避暑或趋暖。因此,完全依靠这一客源市场未必很稳固,个别地方由于服务跟不上或相互之间恶性竞争,也会遭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

二是旅居式的异地生活。相对于前一类的客源市场,消费档次会高一些、选择范围也更广。通俗的说“哪儿好,就去哪儿”,他们不会选择低端的农家乐,其市场特征是不会固定前往一地旅居。其中的部分客源来自刚退休、经济实力较好的“活力老人”,如我的邻居老两口儿,每年分春秋两季自驾外出,行走天涯、行住自由、诗与远方,每次都是两三个月;一些有实力的养老机构也已如此,如北京的金手杖养老公寓,每年因季组织有经济实力和出行愿望的老人,夏季到黑龙江五大连池,冬季去海南三亚,还分批组织前往国外康养度假基地。因此,有意愿发展民宿经济的市县,应该努力争取这部分旅居者。

三是治病祛病的康养旅游。就是选择提供专业康养服务的地方,借外出度假旅游之便,调养和滋补身体,治疗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这一客群的大部分较有经济实力,也有约定俗成的去向选择。譬如,爱美之人前往韩国、瑞士做医美,热衷瑜伽修炼的前往印度去提升,需要干细胞注射的前往海南乐成国际医疗先行试验区,中亚、俄罗斯一些客源到海南接受中医针灸调理,国内的一些呼吸道疾病、风湿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前往海南“过冬”。对于每一位康养者来说,消除身体(心)疾患是第一位的,哪怕仅是肌肤之患,如皮癣、湿疹、肥胖、失眠,都要比单纯追求吃好玩好更为重要,也要优先排列在“有益于”康养之前的。因此,如果有的旅游度假地、民宿目的地,可在游客入住期间把膝盖伤痛治好、把睡眠障碍消减,游客自然是要首选前往的。无论是对康养产业,还是对民宿产业,专业而有效的康养产品就是核心竞争力。

三、民宿经济需要硬核式康养支撑

从发展战略的高度看,为了民宿产业的壮大和可持续发展,有条件的地方都应积极考虑发展康养旅游。这个康养,不是口头上说的“有益于”健康养生乃至长命百岁,而是真正能够祛除疾患的硬核式康养产品,让度假者、旅居者、旅游者为此而千里奔赴,而非仅是为推销保健品、养生品、土特产。

一是强化康养硬实力的打造。所谓“硬实力”,就是具有可检验、能感受的疗效,而非仅是可预期而难兑现的“有利于”。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康养的硬实力也是如此,若能有一二项、三五项手到擒来、药到病除的绝招、妙招,就可吃遍天下的康养客源。中国人口是“天文数字”,医治各类病患的需求是“海量”,以失眠障碍者为例,2024年的世界睡眠报告说,中国失眠人群约为3亿人;《2024年中国精神卫生报告》说,我国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突破1亿,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反观当前的康养市场,富有硬实力的康养产品并不多,绝大多数仅是“有益于”康养的一些说法。两年前,我浏览过某旅游大省的康养旅游宣传册,从头到尾介绍的都是康养资源,称得上康养产品的微乎其微,反映了我国康养旅游的初级阶段特征。再如,有的康养小镇说,已与某三甲医院签约,专家将定期前来咨询或出诊;有的温泉开发者说,计划修建几百床位的康养医院。这是否意味着一定会有专业的康养产品,还是仅可能是“挂羊头”旗幌而已?

康养旅游与医院医疗的最大区别,前者是诸多康养手段(包括医疗)与旅游度假的密切结合,可让患者在旅居度假期间得到专业化、综合性的医治、疗养、康复,后者则是单一的治病,而且仅可能是以当地的医疗水平,没有调动更综合性的医疗技术、康养资源,没有旅游休闲的辅助配合。举例来说,如游客前往贵州毕节的百里杜鹃中草药医养中心以针灸治疗抑郁症,或前往甘肃肃北县蒙医院以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就可在治疗的间隙前往周边度假旅游,对周边的民宿而言则迎来了稳定客源。

目前,具有医疗专长的地方医院不少,但患者仅限于当地和周边,如何不断拓宽市场,实现医疗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积极发展康养旅游就是一条出路,需要统筹协调、综合发力、融合发展。譬如,很多温泉康养项目,停留在泡汤+桑拿+按摩,这充其量只是初级阶段的康养;如能借力温泉疗养院的医疗专业资源,便可打造升级版的温泉康养产品。目前带普遍性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因诸多顾虑而缺乏对外合作的积极性。那么,在国家已出台医生灵活执业的诸多规定之下,康养机构能否直接与医生洽商签约;再是可否与已退休的医生签约,让其充分发挥专业所长。这方面,广东长隆集团为养护好野生动物而建立的强大专家团队就足可借鉴,最关键的是千方百计借助各方面的人才资源。康养旅游硬实力的塑造,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是营造有魅力的旅居目的地。从世界各国度假旅游发展看,旅游度假目的地、度假区、度假小镇、度假单元大多占据主力地位,无论是海滨度假、温泉度假、山地度假、冰雪度假,度假区、度假酒店、疗养院、滑雪场都是重要的产业要素,较为分散的民宿、客栈则是补充角色。20年纪70年代欧美国家逐步兴起的分时度假,在市场上发挥主打形象的是旅游度假目的地,之后是可供交换的旅游度假酒店。因此,要保持对旅居者足够的市场魅力,首先是营造好目的地的整体形象,使之在生态环境、气候气温、历史文化、旅游魅力、美食美味、民俗节庆等多方面,显示出应有的市场魅力,争取吸引到逐渐增长的中远程客源,包括尽量多的海外游客。

以川北的广元市曾家山为例,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民宿产业发展,积极申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从可持续推进度假旅游发展看,其一,要搞好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让省内外游客关注广元、了解广元、喜欢广元,广元所拥有的剑门关、翠云廊、金牛道、皇泽寺、昭化古城、明月峡、曾家山,都应让游客广为知悉;其二,按照国家级度假区的标准,进行达标性的开发建设,重点是度假酒店和住宿产品结构,以及度假休闲业态和产品;其三,建设和提升一批独具魅力和特色的精品民宿。

三是提升候鸟式大众度假的公共服务。要求低、花费少、停留长的旅居者,是民宿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稳住这部分客源,就扎牢了民宿运转的基础。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公共卫生、社会治安,不断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优化候鸟式旅居者、康养者的生活场景,增加行、游、住、食、购、娱的福利,让异地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和有尊严。要倡导村民友好待客、主客共享的意识,颁布民宿设施和配套服务的最低标准,不断改善民宿环境和接待条件,维护民宿市场经营秩序,避免同业者之间恶性竞争。

总之,发展民宿经济是一项利国利民、关乎百姓福祉的好事,但修建在异乡的一所所好房子,要源源不断地吸引人入住,需要若干的先决条件或必定理由。积极发展康养、推动民宿与康养融合,就是在制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条件”和“理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坚持把它做好,民宿经济乃至民宿产业就会大有希望。

(来源:中国网 作者:高舜礼)

【责任编辑:郭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