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元洞,稻穗与星月的双向奔赴映亮诗与远方
【点睛】群山如黛、山风如瀑,苍莽加上清凉,真的令人超然脱俗、心旷神怡……
初秋时节,湘西南大地热浪滚滚。稍微宽阔平坦的田垄中,双季稻已然抢收重拭完工,新季的禾苗稳桩定蔸整装迎秋;而在丘陵山壑之中,一些早熟品种的一季稻也已饱浆垂穗颔首待收。
“山里和山外的温差至少在5摄氏度以上。”随行的小毛如是表达。果然,当汽车驶离山门古镇行进在去往桐山乡一水的柏油路上时,苍莽群山之翠挟裹着林涧细瀑之凉,让人陡然感觉到汽车空调似乎调低了些许,让全身清凉许多。
车过乡政府,再行几里地,就到了此次重访目的地——湖南省洞口县桐山乡椒林村。椒林,“雪峰山会战”重点主战场之一,湖南桃元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年前植根于此。
车至椒林村游客接待中心,一颗硕大的桂花树下,三位年纪四十岁左右的成年人与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女儿好像在争吵什么又好像在劝慰什么,小女孩一直在轻泣落泪。也许是一家外地游人在调和什么家庭矛盾吧,没有驻足停留,我们与之匆忙擦身而过。
但很快,一群孩子们从接待中心的会议室里鱼贯而出并相互在比划探讨什么的镜头闯入眼帘。他们年岁不一但着装统一,有说有笑亲密无间,“这是椒林村及临近村组留守儿童夏令营的孩子们。”洞口县政协委员吴昱升解答,“刘伟老总自到椒林村搞旅游开发至今,每年暑假都会邀请湖南师大及中南大学的师生们来椒林村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助学活动。”
“虽然在物质上把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都给了自己的子女,但留守儿童最需要的还是家长们的陪伴,陪伴子女去分辨、感悟和传承真善美,更需要父母与子女之间架起更多沟通、互动的桥梁。”随着访谈的深入,本次助学活动带队老师——中南大学李香花副教授表示,“带了15名大一大二含括物理化学、医学预防、建筑艺术等专业的学生来椒林助学。一则帮助大山里的留守儿童们开阔视野;二则锻炼这些在校大学生的行为能力。让他们双向奔赴,彼此眼里有光,心中有远方。”
聊到这里,我突然记起,刚才在桂花树下与落泪女孩相互沟通的“家长”中,就有李香花副教授的身影。
“虽然第一次来椒林,也是第一次走进大山里体验乡村生活。”李香花副教授表示,“但,山乡巨变看得见。”
经过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多年脚踏实地的风雨洗礼,就椒林村而言,山乡巨变当然看得见:水电路网的便捷畅行及村民的人居环境质的提升、村民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可见攀升、“六零创建”后乡风民情的行稳致远等等等等,山外来客一来便知一眼可视。
值得一提的是,自桃元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椒林村以后,他们的作为同样看得见:在文旅方面,利用自然留存打造了龙形地休闲处、百年古香樟休闲处、高坝塘瀑布观景台、鱼鳞坝竹桥长廊、中华鲟养殖观摩基地、桃元洞游客接待中心等可满足游客吃住行游乐购基本元素的旅游产品;在助农方面,公司常年聘请21位本村村民打理日常及地接服务,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及家人陪伴的美好愿景;在红利方面,公司目前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左右,他们的食品来源基本上取材椒林村农户家中,光瓜果蔬菜土鸡土鸭腊肉腊鱼等农副产品的消耗,每年至少有300万元红利流进村民们的钱袋子里……
“我们正在建造另一处民宿点以供需求,年底竣工,预计明年三月份对外开放。”桃元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介绍,“用工将全部来自椒林村村民,公司还意愿拿出30%的股权红利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前景看得见,‘钱’景同样看得见!”在建的工地上,握着刘伟粗糙结茧的双手,我以这种方式鼓励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诗意表达。面朝群山,春暖花开——这应是企业家刘伟的愿景表达。但更现实的是,伫立这处在建的民宿阳台上,四周群山如黛、山风如瀑,青翠加上清凉,真的令人超然脱俗、心旷神怡……
夜宿椒林,静谧安然。
第二天返程之际,李香花副教授诚恳地展示这届夏令营学子们书写的一些图文并茂的新闻短讯及手工作品,并再次表示大山里的孩子们并不是眼里无光,而是缺少更多的平台方式让他们去自律、去触碰、去感悟、去展演,“科教兴农,教育必须先行。农村发展,物质方面解决了,但精神上依然显得贫乏。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沉溺于游戏、段子戏、小视频等网络作品中不可自拔,令家长心伤老师心痛。留守儿童夏令营这种活动,倒是一种可以去持久尝试的可行方式。”
返程路上,我打开车窗,满眼金黄的稻穗儿迎风轻舞,又一幅丰收在即的动人画面。
如果说大山的子孙就是这些根植于泥土的谷苗稻穗,李香花、刘伟等心怀“双向奔赴”情节的高知企业家们不正如皓天星月么?他们“奔赴”的不仅是时代的使命与担当,映亮的更是大山的诗与远方……
(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