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旅游中国> 滚动新闻>

徐州贾汪:把乡村文化的根脉扎进城市的土壤

2025-08-26 16:3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立秋过后的晚风里,蝉鸣尚未退场,一场场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化盛宴已在贾汪悄然绽放。“以前在社区里表演,现在能在这么大的舞台演给这么多人看,感觉生活特别有滋味。这舞台,就是咱老百姓的星光大道。”近日,徐州工业园区岗子社区居民王井法脸上满是自豪地说。他身旁,14人的器乐合奏团队正紧张候场,《沧海一声笑》的旋律在暮色中酝酿,即将为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下沉广场的观众带来又一波热潮。

从8月18日开始,伴随着“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地深入推进,以“乡音唱响新时代 一镇一韵绽光彩”为主题的贾汪草根秀优秀乡村文化进城展演活动正式启动——承载着农村优质农产品进城展销、优秀乡村文化成果进城展演、优秀乡土文化人才(先进模范)进城展示“三进城”文明实践活动的期冀,来自贾汪区各镇(街道、园区)的“草根明星”轮番登上百姓大舞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模式”的灯火里,把乡音唱成时代歌,把乡愁酿成新风尚,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民俗荟萃启新篇

夜幕刚刚降临,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演出敲响了开场锣。

“说耿集,道耿集,耿集变化真叫奇……”耿集乡音传党音新思想宣传队的快板《耿集赞》一上演,就把台下观众的眼睛牢牢抓住。竹板翻飞间,大棚里的致富经娓娓道来。紧接着,“草根明星”耿双双带来的川剧《变脸》——红脸、白脸、黑脸在衣袖翻飞间瞬息万变,令全场观众目不转睛,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瓦房村金色乐团带来的柳琴戏《喝面叶》选段,把农家灶台上的烟火气搬上了舞台。“老婆子你别生气,听我把话说仔细……”演员们带着方言的唱腔里,藏着家长里短的温情,台下的大爷大妈跟着哼唱起来,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满满的笑意。

现场还设置了文明集市特色农产品产销,让家乡特产走出耿集,香飘贾汪。此外,志愿者还现场发放了夏季防溺水、防蚊虫宣传页,将关爱送到人民群众心坎里。

“作为此次活动的首场演出,我们既感到压力,又备受鼓舞。我们希望用耿集民俗表演带来的最大诚意和热情,为整个活动打响第一枪,也把耿集最具特色、最动人的乡村文化,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侃说,“这不仅是开场,更是耿集文化的一次‘进城赶考’。”

中华武韵展雄风

贾汪区“乡音唱响新时代 一镇一韵绽光彩”草根秀优秀乡村文化进城展演青山泉镇专场活动,把“燃”字写在了鼓点里。

在龙鼓《龙腾盛世》激昂的节奏里,龙纹鼓身映着灯光,像一条条苏醒的巨龙在夜色里翻腾。紧接着,《祥狮献瑞》的锣鼓声中,两头金狮踩着鼓点跃上舞台,一个“雄狮探海”的动作让台下观众齐声惊呼,纷纷鼓掌叫好,现场气氛瞬间被推向高潮。

“哈!”多人拳术表演《梅花绽放》的喝声刺破夜空。白衣武者们刚柔并济,马步扎得稳如磐石,挥拳时带起的风声里,藏着青山泉人祖辈们传下来的精气神。刀棍表演《武动乾坤》登场时,银光在夜色里划出弧线,刀劈棍扫间,观众的叫好声接连不断。

“这些功夫都是咱青山泉的‘传家宝’。”青山泉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边游游指着台上说,“有老人教,有年轻人学,武术里的刚劲,早融进咱的骨子里。”舞蹈《茶香中国》恰在此时登场,绿裙飘飘的演员们提着茶篮轻舞,刚与柔的碰撞,像青山泉的山与水,刚健又灵秀。

非遗魅力绽光彩

贾汪区“乡音唱响新时代 一镇一韵绽光彩”草根秀优秀乡村文化进城展演汴塘镇专场,把“接地气”与“聚人气”揉成了一团火。

“今天不把别的唱,把汴塘煎饼谈一谈,传统制作杂粮面,厚薄均匀鏊子上摊……”极具地方特色的徐州琴书,悠扬地述说着汴塘煎饼的发展。一曲《汴塘煎饼》将国家级非遗和徐州市非遗结合在一起,成为当天演出的亮点之一。

“文明的种子播撒下,开出和谐幸福花……”“汴”地花开新思想宣传队的党员们唱起改编歌曲《文明开出花》,红马甲在舞台上格外亮眼。台下的小朋友跟着节奏拍手,观众们掏出手机录像,嘴里念叨着“这歌听得心里暖”。旗袍秀登场时,演员们踩着猫步走过,丝绸旗袍在灯光下泛着柔光,与一旁的民俗表演相映成趣,雅俗共赏的滋味让观众挪不开眼。

文明集市里,汴塘御品葡萄的甜香、汴塘煎饼的麦香、茸山辣酱的香辣味混在一起,勾得人直咽口水。“给我来三斤煎饼。”“这葡萄甜不甜?”摊主们忙得不亦乐乎。“一镇一韵”有奖问答环节同样热闹,“汴塘的非遗项目是什么?”刚问出口,台下的手就像小树林般竖了起来:“汴塘煎饼!”

器乐齐鸣传乡韵

贾汪区“乡音唱响新时代 一镇一韵绽光彩”草根秀优秀乡村文化进城展演徐州工业园区专场,像一桌丰盛的“家常菜”,味美还有新意。

开场鼓《象王行》气势如虹,紧接着,街舞《能量爆发》的动感音乐就让年轻人尖叫起来,小伙子们的托马斯全旋带起风,台下的少年们跟着比划,家长们举着手机给孩子录像;吉他和口琴串烧《我们的时光》《曾经的你》响起时,30多岁的观众跟着哼唱,青春的回忆在旋律里翻涌;古筝《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琴声里,老人们闭目轻晃;相声《识协辨邪》的逗哏捧哏间,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小品《婆婆也是妈》演到动情处,台下的阿姨悄悄抹起了眼泪。“演的就是咱身边的事,婆婆和媳妇哪有过不去的坎。”一位观众说。

14人的器乐合奏《沧海一声笑》是整场演出的重头戏。王井法和队友们握着乐器,弦一拉、笛一吹,江湖豪情混着邻里情谊在夜色里流淌。“排练了数日,手指磨出茧子也值了。”王井法说,队友里有教师、有工人、有退休大爷,因为喜欢音乐聚到一起,“站在台上,感觉咱老百姓也能当明星。”

在8月22日晚的贾汪区“乡音唱响新时代 一镇一韵绽光彩”草根秀优秀乡村文化进城展演江庄镇专场,省级非遗独山唢呐的旋律一响起,就勾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嘀嘀嗒嗒”的唢呐声里,有丰收的喜悦,有节庆的热闹,还有乡愁的绵长。7岁的小朋友琪琪拉着妈妈的手,小身子跟着节奏晃:“妈妈,明天还来好不好?”妈妈笑着点头,目光却被台上的表演吸引——那里,有年轻人跳着流行舞,有老人唱着老调子,有孩子演着课本剧,像一幅流动的乡村文化画卷。

“一镇一韵”余音绕

从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民俗演出到青山泉镇的武术表演,从汴塘镇的徐州琴书到徐州工业园区的器乐合奏,再到江庄镇的唢呐技艺,贾汪区各镇(街道、园区)带着“一镇一韵”的特色,把乡村文化的根脉扎进城市的土壤。文明集市上的各地特色农产品、互动环节里的新思想宣传,让演出不止于演出,更成了连接城乡的纽带。

晚上7点不到,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下沉广场就坐满了人。张大爷带着小马扎,提前半小时占好前排位置;李阿姨约着老姐妹,边看演出边拉家常;年轻情侣抱着爆米花,在笑声里依偎;孩子们在人群里穿梭。这几场演出全勤参与观看的居民孔女士说:“这比在家玩手机有意思多了,既能看表演,又能跟街坊聊天,心里也敞亮。”

“通过农村优质农产品进城展销、优秀乡村文化成果进城展演、优秀乡土文化人才(先进模范)进城展示‘三进城’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生活,走进群众心坎。”贾汪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贾汪区‘乡音唱响新时代 一镇一韵绽光彩’草根秀优秀乡村文化进城展演已演出多个场次,平均每场12个节目,500多人观看。节目由‘草根明星’自编自导自演,演的是百姓事,说的是家常理,老百姓都爱看。”

夜色渐深,唢呐声、鼓点声、欢笑声还在广场上回荡。此次活动将持续到29日,就像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每一颗都裹着乡音的甜、民俗的香、文明的光。

迎着“茉莉花开”,贾汪区“乡音唱响新时代 一镇一韵绽光彩”草根秀优秀乡村文化进城展演的芳香,在晚风里传得很远,让文明实践活动天天见、日日新,让群众愿意来、来了有收获、来了还想来。(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涵 蒋新会 李权 张雷)

【责任编辑:郭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