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旅游中国> 滚动新闻>

高舜礼:蹚出一条高原特色的旅游之路(组图)

2025-09-08 16:5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西藏,被国际知名旅游期刊评为人类一生不得不去的50个地方之一;而阿里作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之西藏”,以平均海拔4500米之高,被誉为“天上阿里”,则更是小众旅游的神往之地。阿里不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品位极高、特色鲜明、魅力极具,不愧为地球第三极的高端旅游目的地。

2024年西藏全区接待游客6389万人次,其中,前往阿里的游客不到3%,亦可见阿里旅游之十分难得。那么,未来5-10年,阿里旅游能否跨上一个新台阶,探索一条高原旅游的特色之路?我想结合对阿里两次的实地考察,谈一些感受和建议:

一、认清高原旅游发展的战略意义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国家将其定位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对阿里来说,发展旅游业就是贯彻“稳定、发展、生态、强边”总要求,就是稳藏强边、富民兴业、保护生态、显示西藏新形象。

--阿里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天上阿里”、象雄文化、古格王国、神山圣湖等,其品位之高、占比之大,远超全国其他省份。仅就资源的观赏性而言,开车行驶在旅途中,视线所及美不胜收,远超内地不少的高A级景区,随地都是“诗与远方”。这样的旅游资源,如不加以充分利用,是极为可惜的。

--旅游与高原现实最相契合。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证明,旅游是与“两山理论”最为合拍的综合性产业,契合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当然,前提是开发利用的得当。从阿里的海拔高度看,未来无论旅游怎么发展,得以“登峰造极”者只能是极小众的客群,不会出现汹涌的人潮,对高原生态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旅游富民兴业效益突出。据研究,旅游的关联行业和细分产业超过一百个,有“一业兴,百业旺”的显著特征,还有便利农牧民“离土不离家”的致富特征,就业岗位丰富而多样,使农副产品变得畅销和好卖。就当下旅游接待量与当地人口之比看,远高于全国旅游发达市县的水平,表明对当地经济社会已有很大的贡献和影响。

--旅游具有较强的影响传播力。“百闻不如一见”,“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都是对旅游影响力最好的概括。对阿里来说,所接待的纯“玩儿”游客,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说明游客的市场忠诚度更高,有利于把西藏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发展新貌宣介出去,从而助力塑造西藏朝气蓬勃的新形象。

--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接待设施的加速提升、市场需求趋势的明显西渐、西藏旅游的逐日升温,为阿里旅游发展带来空前机遇。尤其是全国近3亿人的中青年市场,即通常所说的“Z世代”(亦即90、00后),喜欢新潮、挑战、尝试、追风,成为入藏游、阿里游的重要潜力大军;随着我国入境游便利政策的加快出台,境外游客、外国游客也将成为西藏和阿里旅游的生力军。

综上,从现在到“十六五”期间,西藏游和阿里游必将步入蓬勃发展的上升期。

二、探索和凸显高原旅游特色

西藏地处全球最知名的高原,除了旅游客源小众以外,对资源开发、运营要求、服务保障也有特别要求,需要立足现实、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开创一条符合高原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生态化。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必须坚持少开发、轻开发、巧开发,发展旅游绝不能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包括创建世界级景区、5A级景区,都要强调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而不是与之发生冲突和矛盾,避免大面积开发和建设硬件就是应有之意。

--人文化。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尽量原生态、原真性、原地化的呈现,如开展藏家乐、小型民族歌舞演出、非遗产品加工等,尽量避免园区化、人造化、异地化呈现。

--特色化。高原条件艰苦,发展旅游有诸多限定,但绝不等于就只能大众化、普通化、低端化,也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类、档次和分工。可引进知名的品牌企业,作为高原旅游的引领者,如云南迪庆的松赞集团,近年来沿茶马古道布局近20家松赞系列的高端山居酒店,2023年被中国旅游协会推选全国旅游优秀案例,其松赞系列的梅里山居、茨中山居、如美山居、来古山居、波密山居、南迦巴瓦山居等,串联起青藏高原旅游的黄金节点,成为高原旅游和住宿的品牌性标杆。

--数字化。为解决高原地广人稀、值守成本太高的难题,可凭借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在自驾游的沿途节点,布局一些智慧化的补给点、无人售货亭,提供游客所急需补给的物品,以手机扫码之类的支付方式,解决路途中的燃眉之急。

--国际化。应按照接轨国际的要求,保护性开发旅游资源。如旅游小镇和汽车露营地的建设,要有专业的设计和配套,在用途和功能上与国际接轨,而非习惯性做法的“中国特色”;内地援建的旅游项目,要加强预先的论证和规划,避免建了却不实用、建了就已落后、建了却不开放。

三、重视发展自驾和特种旅游

青藏高原的地广人稀和高寒缺氧,注定了难以成为常规旅游目的地,只能把自驾旅游和特种旅游作为发展重点,并在发展实践中长期坚持下去。

--搞好宣传营销。这是市场开拓的必要手段。目前,网上阿里旅游的资讯较多,但比较杂芜或混乱。要做好旅游官网维护,及时更新旅游资讯,回应游客关切与问询,提供客观、权威、全面、便捷的旅游资讯;发挥自驾游联盟作用,通过联络自驾游协会、自驾车友会、旅行社等,做好对自驾游客的服务和宣传;持续创新“畅游阿里”自驾联盟大会,主动面向主要客源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开展宣传营销,让高原旅游品牌和形象深入人心。

--稳步开发自驾游。文旅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自驾游产品的规划开发,指导自驾游协会、自驾游联盟、车友俱乐部和旅游企业,做好自驾游线路产品的设计与发布,包括线路节点、自驾驿站、露营地、食宿条件、保障维修、遇险施救等。要发挥好“畅游阿里自驾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和调动景区、酒店、营地、氧气设备、医疗、救援、保险等对自驾游的积极支持,做好有关的协调与协作,反映企业的诉求与呼声,打通自驾游的堵点,拓宽自驾游的支撑渠道。

--适度开展特种旅游。这类以户外性、技巧性、体验性为主的旅游活动,是相对于传统观光和度假的一类业态,包括野外徒步、越野骑行、户外拓展、汽车拉力、房车露营、自然科考、野外探险、极限运动、低空飞行等。从全球范围看,特种旅游在发达国家发展较快,对游客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有较高要求,对保障服务也有较高和较多要求,旅游附加值和带动性也很高,属于具有较大潜在价值的高原旅游项目。

--加强对租车自驾的服务保障。由于高原路差和点少线长的特点,阿里多数汽车租赁公司未开展异地还车业务,汽车租赁价格较高,包括租车、司机和燃油费,日租费不少于2200元,打出租从昆莎机场到札达县城约需800元,车辆救援费用也较高,如拖车每公里约10-20元。为了便利自驾游的广泛发展,应尽量解决异地还车、随处还车的问题;努力解决瓶颈制约和堵点,如补给、食宿、应急、救援等。

--加强公共信息标识系统建设。目前,自驾游已有多项行业标准,如《自驾游目的地等级划分》、《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自驾游驿站设置与服务质量要求》。在自驾游产品和线路开发中,阿里应注意积极贯彻有关标准,尤其是新开发目的地、景区景点、自驾道路的标识设置,包括交管部门规定的标识标牌,也包括临时性的提示和预警标牌,并同步做好通讯信号、导航系统、互联网系统的及时覆盖。

四、谨防复制内地发展缺陷

西藏旅游、阿里旅游与内地有明显不同,一定要切实从实际出发,对应客流量的大小和增长潜力,以需定供、以销定产、量入为出,警惕泛泛借鉴内地旅游的发展经验,避免照搬内地旅游发展做法。

--不追求“大跃进”。市场培育是逐步叠加的过程,纵使提前建成大量硬件或景区,也注定将处于闲置浪费状态。因此,要坚持循序渐进,避免突飞猛进。

--不搞人造景观或文旅园区。譬如,游乐园、海洋馆、影视基地、不夜城。阿里当地人口很少,而外地游客又对这类业态不感兴趣,所喜欢的是开放性的自然山水和淳朴至真的民族风情。

--不走“门票经济”的老路。青海玉树实行全州不收门票,期望赢得尽量多的客源,其在当地的食宿等诸多花费,都是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这种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

--慎重对待旅游大项目。主要原因是当地缺乏充足的旅游客源支撑。因此,不铺摊子、不盲目做规模、不偏重建房子和搞硬件,有利于避免造成文旅开发项目的闲置低效。

--尽量节省硬件开发投入。如驿站、眺望台、步行栈道、登山步道,没有必要建设太多,花费太大。

五、改善旅游服务的配套短板

阿里客源主要来自西藏以外,无论是全程自驾,还是飞机+自驾,都意味着金钱开支和时间花费较多,是真正花费不菲的“高端旅游”。为了提升游客的满意率,应不断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弥补或消除短板与弱项。

--构建完善配套的旅游大动脉。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入境游主推“京西沪桂广”线路,就是立足现实发发展条件,优中选优的一种最佳配置;印度的入境旅游也如此,以“德里--阿格拉--斋普尔”的“三点连线”,另据游客停留时长,适度向外延伸,形成“三角形”+的格局。2019年秋,我前往印度考察,就是+西印度的古吉拉特邦。这类做法,对阿里自驾游大动脉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可本着先易后难、先粗后细的原则,以各个县城为核心,配置必需的旅游硬件和软件,提供最充足的旅游服务;以此为基础,再不断拓展小的节点,慢慢延展为四通八达的旅游接待体系。

--把城镇作为旅游根据地和集散地。以县城和乡镇住地为原点,不仅供给必要的旅游要素和服务,还要尽量丰富、多元、可选择,体现必要的选择性、丰富性、舒适性。不仅有各种档次的酒店、自助公寓、青年旅店、露营地点,还应尽量有旅游信息中心、会议中心、纪念品商店、各种超市、各式口味的餐馆,解决旅游集散的供给问题。澳大利亚中部的戈壁沙漠地带,有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叫艾尔斯岩(巨型的红石头),就建有Ayers Rock 度假村,一处自驾露营的集中区,或叫作旅游集散中心,对周围数百公里的戈壁荒漠地带发挥了交通枢纽和游客集散的功能。

--突出自驾游小镇的架构与功能。既然是以自驾游、特种游为发展重点,旅游规划的编制就应向这方面偏重;若像内地省市的旅游规划,把旅游吸引物开发和创建等级作为重点,就是对高原现实的无视和无知,就是明显的偏颇和失误。譬如,作为自驾游重要支撑的旅游小镇,就不应建成内地一般化的旅游小镇,要必须考虑自驾游的特点和需要,突出自驾游的供应和服务的重点;要坚决避免自驾游营地,只接待驻店游客、不接待房车游客的现象。

--抓好沿途小节点的保障完善。间隔一定的距离,就可在村镇驻地、沿途村庄、岔路口、兵站等,设置必要的保通点、自驾驿站、服务区、补给点。据当地司机介绍,现在大致每隔30公里就设一个保通点,配置了抢修道路或清除积雪的大型设备;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驾游的相关保障功能。尽量扩大对游客的供氧空间,也是消除入藏游客心理恐惧的现实问题,去年5月拉萨旅发大会就将解决这个问题列为近期工作重点,将供养推广到住宿和旅游车内。此外,从本次自驾游活动期间,部分参与者服用“5380舒氧康”(特殊膳食运动营养食品耐力类)的现实效果看,也有较明显的抗高反效果,值得更大范围进行尝试或推广。

此外,扎实构建阿里旅游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集中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决策旅游发展的大事儿,解决堵点难点和共性问题,做到有决策、有落实、有督促、有奖惩,是确保阿里旅游顺利发展的关键性保障,也是为全国各地旅游发展实践所反复证明行之有效的。同时,要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涉及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由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研究市场需求,尊重市场规律,不盲目拍板、不想当然、不随意化,确保高原旅游发展始终沿着科学、专业、正确的轨道运行。

旅游是锦上添花的事业,是国民生活日益提升的必然结果,也是可持续的朝阳产业。只要旅游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路子走对了,快慢一点没有关系。可以相信,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育,保障条件的逐步改善,阿里地区和各县领导的更加重视和有力,完全有可能在世界屋脊探索一条高原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网 作者:高舜礼 本文系据作者2025年9月4日下午在西藏狮泉河“阿里地区高原文旅高质量发展大讲堂”所作的专题讲座,原题为《建设世界屋脊的阿里文旅样板》,有所编辑,标题后加)

【责任编辑:郭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