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舜礼:巴马康养提升尚需硬核式支撑(图)
【点睛】巴马要培育康养的硬核式产品,需要党委和政府大力统筹相关部门,持之以恒地去做工作,争取专业机构和部门的支持。从长远发展来看,发展康养产业有无核心产品,关乎未来前景和竞争力。有了这些核心产品,外来客源会更多,康养产品会销售更远;没有这个竞争力,就会信者来、不信者去,就可能选择巴马,也可能选择其它目的地。
巴马以长寿之乡出名很早。30年前,桂林院校一位蔡教授就专门撰文,刊在国家旅游局内刊《旅游调研》上。国际有关机构给予巴马长寿之乡的认定,国内机构也给了诸多“加持”性名号。故而,一说到长寿、康养,乃至疗愈、治病,就让人想起了巴马。
我较早关注了巴马。当年蔡教授的那篇稿子,我就是刊发的审稿者;我首次到巴马是10年前,带领中央媒体采风团赴百色、河池老区,巴马就是其中一站;2025年8月,又因参加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赞助的送教上门项目,再次来到巴马讲课。
印象较深的有4个方面:一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由过去的“口袋底”,变得四通八达起来,高铁建设也已立项了;二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随着巴马摘掉贫困县帽子,有些区位和地段的建筑和绿化,已不亚于山东城乡,民众生活也芝麻开花了;三是处处青山绿水,天蓝山青林密水绿,真正的绿水青山、生态优良的典范,我拍发了若干照片向朋友圈,以至于有人调侃我入住巴马了;四是慕名前来康养旅居的“候鸟”持续不断,网上也不断爆出网红效应,受到了持续性的一些关注。
在巴马的几天里,通过与当地接待者的接触和聊天,走在大街小巷和公园角落,还有网络自媒体的一些反映看,巴马旅游和康养产业仍处在努力攀登阶段,有可喜的变化,也有蹉跎的脚步,还有尚待明确的路径。这对一个区位深藏、交通一般、经济实力偏弱的县域来说,再好的资源变现都是不容易的,就如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那样,都是需要过程、条件和方法的。从网上信息看,景区门票价格不低,60岁以上人群也不免票;客流量并不很大,曾在移民小区“花哒街”广场专为旅游大巴设立的停车场,很少看到旅游团队车辆;旅游接待条件正在提升,较高水平的如华昱度假酒店,食宿处于中上等水准,但民宿还在发展成长中,毗邻县城的巴马镇龙洪村有4000多人、依山傍水的居住环境,仅有3家民宿,较好的1家水平中档;康养客源保持一定规模,尤以期望治病的占较大比重,主要集中于百魔洞等片区;辅助康养的功能性食品、饮品不少,一些商店或展台就摆了几十种,但主要限于当地销售,外在知名度不高,进入外地大型商场的少。
总体来看,巴马的康养经济仍处于自然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还较大,速度也可再加提升,效益还可更大化提升。当下障碍主要有三:一是巴马长期以来是脱贫县,县级自有财力一般;二是交通条件虽有改善,但对外交通仍成本较高,距离南宁、河池都需开车2小时,到百色开车1小时多,游客自助前来还不方便;三是康养处于优异性资源的口头相传状态,尚无硬核式康养产品与专业性康养基地,在各地康养风起云涌、旅居度假蔚然成风之时,显得竞争后劲急需要添补与续力。
何谓硬核式的康养竞争力?从国内外的诸多案例看,就是令人信服、可验证可感受的康养效果。这也是巴马今后要着力培养和增加的。
一是拥有科学验证的大量案例。巴马人长寿比例高,是诸多因素汇集一身的结果,且是综合+长期(不间断)的结果,如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生产劳作、饮食结构、环境影响,方修成健康长寿的正果。没有大量数据的验证,就说明不了外来人、暂住者、候鸟客住上一阵,也就必定修成长寿老人,这应该算是基本常识,无需磨破嘴皮子的。当然,环境条件的优异和特别,可以对某种病患有缓解效果,就如冬季海南气候有益于哮喘病、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等,但需要医学观察、积累和研究的大量案例去实证,而不是听人云亦云的口口相传,那样的水分与虚假成分会较大。现在不少病患者去百魔洞接受地磁影响,说地磁影响力就如同“化疗”效果,可治愈诸多疑难杂症,并举出某某、某某的例子;但也耳闻一些诟病之词,有的外地前往者就通过自媒体发表感言,说每日在那附近都听到救护车穿行的警笛声,之后就是某某人“又走了”的传言。中国已经步入现代化的新时代,绝不是义和团所处的晚清时代,画符念咒、刀枪不入一类,不应该再存续于民间,康养既然属于生活的科学,就应该用科学去解读、去推动、去助力。当然,也有科学一时解释不了的现象,那就要以积累的案例去佐证,而不是任凭百姓猜测、传言、臆断,甚至以讹传讹。
二是充分发掘当地医学的验方妙用。现在全国康养界都流行“有利于”“有益于”之说,劝导期盼康养者“吃这个”、“这么做”,这肯定是康养的初级发展阶段,有没有用处、道理何在,全凭个人的运气与觉悟。真正有竞争力的康养什么,应该是让人欣然感受到,较短时间治愈困扰你的大小毛病,包括肌肤之患,如慢性病、常见病、潜在病(未病),以及皮癣、湿疹、疣痣,能够技到病除、医到病除、药到病除,收到治愈疗愈之效。这类医疗资源首先是来自当地医疗机构的,有的专科医院的医术并不比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差,如广西玉林市、内蒙古科左后旗的整骨技艺,在全国都是有名的、且医疗费用较低;其次是“柔性”引进医疗人才,把确有专长的医师引进当地;再次是收集和运用民族民间治病验方,归纳、集成、运用起来。通过上述措施,如果让来此旅居者顺带把小病治好、大病缓解,再辅之以度假、疗养、食疗,真正让身心康养起来,岂不是十分难得的事情。
三是应建设专业的康养基地。康养要向产业化发展,必然要从一家一户的民宿租赁,向度假区、疗养院、养老社区、康养小镇等发展。名称可以多种多样,康养方式千差万别,内涵应是专业化的,共性之处就是专业治病、科学养生。从发达国家做法看,康养或疗养区是有专门治疗手段的,巴拉顿湖周边有100多家度假区、疗养院、医疗机构,著名的黑维茨矿泉就是其中之一。我国的康旅融合、医养结合正处在起步阶段,以康养之名、医旅之名、养老之名、长寿之名的地产小镇甚多,共性问题是缺乏产业和业态之间的有机融合、优势互补,致使大量设施空心化、资源孤立化、专业割据化,没有形成康养发展的产业支撑。巴马拥有天然的康养资源优势,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乃至顶天立地,也只有向这个方向进发,走集成、融合、共享、优化之路。时代发展进步了,诸多医疗手段皆备了,再辅之以优越的自然条件,康养产业能够不锦上添花吗。
四是应进行理念与方法的专业指导。康养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输入客源的坚强支撑,他们的中坚力量就是各类目的的旅居候鸟者。政府部门除了要大力改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让这些外来的旅居者能够生活便利,有心情、有目标、有尊严旅居下去,还要加强生活理念和方式方法的指导,既很快适应气候和环境,又学会康养乃至长寿的生活技能,譬如,火麻仁油、巴马油鱼、巴马火麻糊、巴马珍珠黄玉米,以及红薯叶、木耳菜、苋菜、萝卜等如何烹饪,最有利健康养生,是需要入乡随俗、学习生活的。当然,也要考虑各自的体质与病因,因材施治,就如同去吃药膳,只有因人对症,才能收到真正的疗效。
当然,巴马要培育康养的硬核式产品,取得卫健和康养界公认成果,需要党委和政府大力统筹相关部门,持之以恒地去做工作,争取专业机构和部门的支持。从长远发展来看,发展康养产业有无核心产品,关乎未来前景和竞争力。有了这些核心产品,外来客源会更多,康养产品会销售更远;没有这个竞争力,就会信者来、不信者去,就可能选择巴马,也可能选择其它目的地。仅就气候的舒适度和康养资源的优异性而言,广大康养者可选择的目的地是比较多的,而且随着康养产业的竞争发展,选择余地也会越来越广。期望巴马在康养产业发展上,厚积薄发、不断探索、创新经验,永葆康养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
(来源:中国网 作者:高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