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马典:分享乡亲们的幸福同时自己快乐着
“刘姐,上个月领了多少工资?”
“还可以,领了4200元。”刘姐开心地回道,满脸尽是幸福的笑容。

“这是我回乡后与人合作创建的第一个箱包厂,目前已有90余名村民在此就业,她们每月的最低收入3000元左右,高的可以挣到6000多元。”站在新建的野鸡坪镇农贸市场二楼宽阔的生产厂房内,出生于1990年代的湖南省邵东市野鸡坪镇野荣村村民马典介绍。
2015年,在自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年纪,马典怀揣梦想,背井离乡去到北京打拼,“说实在的,我在北京那几年发展得还可以。”接受访谈时,这位身高1米77的墩壮汉子谦逊而有礼节。
2019年,马典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号召,毅然放弃北京事业,持拿赚取的人生第一桶金,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野荣村。因着自己在国际大都市多年的生活见闻,他发现家乡集镇的农贸经营还一直处于“马路市场”的样范,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马典聚资1600万元兴建了野鸡坪镇迄今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农贸市场,并归行划市有序经营。如今行走在野鸡坪镇上,道路宽了,交通顺了,门店靓了。
与之同期,马典又瞄准了乡村旅游热的悄然兴起,感觉到家乡集镇的接待能力远远不够,与家人商量后,申报批建了集饮食住宿、休闲娱乐、近山亲水的“农夫山庄”,不仅解决了游客消费之刚需,同时也宽松了距市域中心远达36.5公里的十里八村老百姓生老嫁娶的互动场景,为推进本土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因着山庄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接待容积,自2022年起,该山庄被地方政府指定为每年春秋两季新兵役前集训场点之一,为地方国防动员事业奉献了一定力量。

“我也常与这些即将奔赴军营的后生们交心,年青人有时候实难把持自己的心绪,我便用自己年青时经历的点滴激励他们。”马典介绍,就在今年秋季新兵役前集训期间,一位谢姓青年刚到集训地点就闻知从小与之相依为命的奶奶突患疾病生命垂危,小伙子当时情绪波动极大,执意返家尽孝,得知此事后,马典第一时间赶到谢姓青年身边,并配合教官一起安抚劝慰,给小谢讲解“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舍小家、为大家”“保家卫国”等道理,小谢终明大义,现已安心在某部服役且表现良好,并有信寄回深谢马典当时喻教之恩。
“马典还是个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爱心青年。”陪同采访的野鸡坪镇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马典捐赠12万余元教学器材及课桌书籍等为家乡井田中学改善教学条件;2023年后疫情时代,马典为野鸡坪镇298户困难家庭捐赠13万余元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后,又为该镇部分高寿困难老人捐赠了价值3万余元的过冬取暖器材,“今年年关前,还想为我镇70岁以上老人每人赠送些过年物资,计划正在行动中。”……
“重返故园这几年,我发现自己改变了很多看法,现在至少感觉到在家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有时我也在想,其实,分享乡亲们的幸福同时自己快乐着。”表达这个心境时,马典非常平静,显然是有感而发,“既然回来了,就想着如何样和我的父老乡亲们共同致富。第一个箱包厂已建成投产,接下来还想搞第二个箱包厂和一个五金厂,这两个项目即将启动,到时至少可以实现200余村民能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他们也有充裕的时间陪伴在家人左右并兼顾农事。野鸡坪与我不离不弃,我与野鸡坪生死相依。”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祝福马典这匹小黑马,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以新时代优秀青年的抱负和人大代表的担当,不用扬鞭自奋蹄,与乡亲父老比肩拼搏,共同致富,一起分享,一起快乐……
(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佑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