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睢宁:科技下乡解难题 果农喜迎“及时雨”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特派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聚焦睢宁县农业产业特色和技术需求,10月21日—22日,科技特派员赴睢宁县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专家行活动。
科技下乡解难题 果农喜迎“及时雨”
10月21日上午,记者跟随科技特派员一行来到了王集镇苏塘社区梨园,得知有专家过来指导,附近的果农都早早的等在了地头。专家们到了梨园之后,认真察看每一颗梨树的长势、病虫害、梨园土质等情况,积极为果农们答疑解惑作指导。

专家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中共江苏省委驻睢宁县乡村振兴工作队主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睢宁县科学技术局、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协办,活动为期两天,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为当地果树产业“把脉问诊”,送去关键技术指导。
把脉问诊开良方 精准施策促升级
睢宁县作为黄河故道梨的优势产区及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梨树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然而,部分主栽品种如新高、丰水等经20多年种植,已出现品种退化、树势减弱等问题,果农对品种更新与品质提升的技术需求迫切。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果实病害防控专家赵延存指出,近期连续阴雨易导致落叶和病果残留,建议果农在雨停后及时清理果园,结合施肥进行浅耕,将地表病虫害翻埋入土,有效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徐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王中华表示,综合试验站的重要任务就是将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引入示范县,实现成果的落地转化。“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我们带回去研究,确保技术成果最终成为百姓的‘致富果’。”

专家们针对果园问题进行交流
在现场,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南京农业大学董彩霞教授就施肥方法对果农进行指导,她强调有机肥应深施,以利于下层根系吸收养分。“专家们的讲解非常透彻,从肥料选择到病害防治都给出了具体建议,尤其是针对黄化病的解决方案,对我们更好地提升梨果品质有很大帮助。”王集镇果农吴庆检说。
科技赋能产业 绘就振兴新图景
“此次科技服务从品种更新、土壤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林下经济等多方面为老梨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将对睢宁梨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睢宁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毛海艳说道。
据悉,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专家团队还分赴姚集、魏集、沙集等镇,对全县5万亩优质梨产区、1万余亩薄壳山核桃及7000亩桑叶等种植基地开展技术对接。
近年来,睢宁县持续强化果树产业科技支撑,积极对接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并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外出学习,推动技术更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已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科技帮扶十余次,组织果农观摩学习5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来源:中国网 作者:刘涵 蔡雨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