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艺术季以 “希望花田” 为主题,打造全域酉阳“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区”品牌IP。
4月12日,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齐聚龚滩,用画笔留住古镇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观叠石赏春花,体验传统傩文化。
岁月滔滔,这里还是曾经的模样吗?
“小彩龙舞”也称“舞小龙”,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非遗要动起来,文化才能活起来。
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巫山自古便是热恋情侣的“朝圣地”。看三峡红叶,两江碧水,见证爱情。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曾经的重庆工业园区也消逝在历史的烟尘里。来重庆工业博物馆,见证那段尘封的百年风华。
放鹤南山,捧书品茗。在南山书店,忙里偷闲,获得阅读的愉悦。
重庆作为码头城市,船是老辈重庆人的共同记忆。“船”的一生,讲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城市见证着人们攀登过的爱情天梯,人们也同样见证者城市的发展变迁。
城市最温暖人心的,就是孤独无助时的守候,晚归时惦念的灯火。
探秘中国第一龙:抗战时期重庆北碚出土许氏禄丰龙。
千年巴县,三千年古巴渝文化沉淀,重庆唯一以“巴”命名的政区。
我们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迎来了摩天大楼和灯火辉煌的商业区,而有一些镌刻着过往记忆的东西注定也会变成历史的尘埃。重庆是一个老牌工业城市,重钢在整个新中国发展史上也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工业区撤出了城区,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重庆工业是怎么走上这条路,怎么为如今的大好生活做出了何等贡献。
一盏清茗,满架闲书,听着风卷松涛,枕着熹微晨光。逐渐融入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的你,有多久没静下来好好读一本书了?阅读是获得满足感的最简单方式,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阅读习惯的改变,中国人的阅读量与日俱减。和着茶香和油墨香气,在巍巍南山享受只属于自己的天地。
什么是一座城市里最有温度的东西?是晚归时等待你的一豆灯火;独步雨中旁人递上的一把雨伞;代表包容的一抹浅笑。在这个城市里,有许多人会对你报以理解的微笑,回应你的善意。在这座城市里,你从未独行。
会唱3000多首民歌,250多种调子。谁能想到这会是一个89岁高龄的老人?在潘中明出生的那个年代,想要给地主家干活,首先就要会唱山歌。对于他们来说,山歌是劳动的号子,是伴随着劳动者一生,并会在他们灵魂深处烙下深刻烙印的历史符号。
木洞山歌不可谓不是历史悠久,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巴渝歌舞。早在公元前的战国时期,楚宗王作的《对楚王问》中,就记载着以木洞山歌为主体的巴人歌谣。在旧社会,木洞山歌是田里山间,坡上地头农民劳动中或工余用以解乏的小调;而如今,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慕和探寻,让木洞山歌也成为了研究巴渝民间文化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古之技艺之所以能延绵数千年,成为现代研究的瑰宝,除了其本身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结晶,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之外,和一代代传承者的不懈努力也是休戚相关的。这些文化传承者是如何把这些老祖宗的手艺继承并传扬的?且在唐佑伦的故事里管窥一二。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接龙吹打”在巴渝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传统舞乐和古老乐器共同组成的接龙吹打自元朝起,已经有七百余年历史。记载了巴渝人民这数百年间的悲欢喜乐,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承记忆。